泪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07年,李敏参观贺子珍纪念馆,看到45年 [复制链接]

1#

前言

如今,贺子珍纪念馆建成已经10多年了。当初年11月18日的开馆仪式,让江西永新县的人民都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那天,贺子珍的女儿李敏亲自到场,她认认真真地观看了每一处油画、遗物等,脸上的表情显得格外严肃、凝重。突然,李敏很惊喜地看到了几封信,其中有一封是她62年写给妈妈贺子珍的。

亲爱的妈妈:你好!

我十九日晚上七点平安地到达了北京,路上一切都好,回到家后见到了爸爸,他身体很好,小孔也回来了。他的感冒病也好了,请妈妈放心。

见到爸爸,我把你身体的情况和你要我告诉爸爸的话,都给他讲了,爸爸很希望你好好听粟院长和杨教授的话,坚持把病治好,现在爸爸把你要的药搞到了,这中药很好,很少很难买到,希望你(按)着医生的话去吃药,身体一定会好得快,我把你想把病治好的心情告诉了爸爸,他很高兴,希望治疗不要中断。爸爸有封信给你。

爸爸现在把信和药一起派人给你寄去。

妈妈,不多写了,代我问粟院长、杨教授和李院长好。

身体健康

女儿娇娇

62.5.21

贺子珍纪念馆前,毛主席和贺子珍的雕像

这封信是李敏写给生病的妈妈的,实际上,整封信的字里行间,都在诉说毛主席对贺子珍的关心。简单地概括为,毛主席希望贺子珍好好的。李敏认真地读着信,思绪飞回到了信中的那个时候……

年,毛主席在庐山见到了分别22年的贺子珍。见面之前,他曾听陶铸夫人曾志和杨尚奎夫人水静描述了贺子珍现在的情况。两人都说贺子珍的精神状况很好,能记得起很多以往的事情。而毛主席与贺子珍见面交谈了一个小时,他却显得有些失望,不知是和水静说,还是喃喃自语道,“不行了,她脑子坏了。”

此时此刻的贺子珍,早已不再是那个手持双枪,英姿飒爽的女青年了,而是一个年近50岁,满头白发、疾病缠身的老人了。毛主席看着眼前的贺子珍,不由得生出怜惜之情。回到北京后,毛主席一直放心不下贺子珍。同样,贺子珍也时常挂念毛主席。就这样,女儿李敏成了他们两人的“沟通”桥梁。

贺子珍旧照

20世纪60年代,医院,有时她不听医生的嘱咐,或者不信任护士。女儿李敏苦口婆心劝说无济于事,只有毛主席的信,才能让贺子珍立刻变“乖”。李敏曾回忆说:

接到爸爸的信,妈妈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不闹腾了,也不惹麻烦了,乖乖地遵照医嘱吃药、疗养。

良久,李敏读过信后,泪水已经夺眶而出了,或许是她想念妈妈了,更或许是她为父母的爱情所感动了……

井冈山相恋

年10月,毛主席率部来到了井冈山。不日,井冈山的“当家人”袁文才接到了毛主席的一封便笺,上面写着:工农革命*愿同贵*结为友好,择日拜访。袁文才早年受地主豪绅压迫,妻儿老小,抓得抓,杀的杀,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在井冈山成立了一支农民自卫*,还参加了共产*。

井冈山农民自卫队的袁文才

得知是自己人,袁文才立即把毛主席请上山。在这里,毛主席认识了贺敏学、贺子珍等人。当时,袁文才指着贺子珍对毛主席介绍:“她叫贺子珍,是永新县委委员……”

毛主席看着眼前这个爽朗笑着,眉目清秀的女子,说道:“妹子芳龄十七八,*中巾帼一枝花呀!”听到夸奖,贺子珍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虽然这是贺子珍与毛主席第一次见面,可贺子珍早已知道毛主席的大名了。也读过毛主席的许多文章了。贺子珍说,她读过毛主席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她觉得把中国农村状况分析得很透彻,很精彩。贺子珍对毛主席的崇拜之情,往后随着与毛主席的接触,这种情谊越来越深厚了。

之后,贺子珍总是出现在毛主席的身边,陪伴他伏案写作,帮助他整理材料。等毛主席工作完成后,他会把贺子珍送回住处。看着毛主席和贺子珍的感情越来越好,井冈山的人们都很高兴。后来,在袁文才的撮合下,毛主席和贺子珍走到了一起,两人在象山庵举办了婚礼。虽说是婚礼,其实也很简单,没放鞭炮,没点蜡烛,也没有拜天地,只有一些花生、糖果小零食。

毛主席和贺子珍穿*装的照片

婚后的一天,毛主席正和几个农民丈量水田,不知谁喊了一声:“有一伙人进村了!”大伙朝进村的路口望去,果然有四、五十人迎面走来。其中有个人说,要活捉毛泽东。贺子珍临危不乱,指挥干活的人四散跑路,这样可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方便掩护毛主席撤离。

就在这种危急关头,贺子珍计上心头。她让一个叫老颜的人与毛主席换了衣服,然后她带着老颜引开敌人。敌人果然上当了,追着贺子珍和老颜跑。贺子珍不紧不慢,找准机会开枪干掉了追来的两个人,后面跟上来的人,见状都不敢继续追了。不久,井冈山的部队和乡亲们纷纷赶来,贺子珍带着人回头去找毛主席了。

贺子珍

毛主席称赞贺子珍有勇有谋,对她感激地说:“子珍,你临危不惧,处置得好哇!”听到毛主席表扬,贺子珍会心地笑了。

毛主席和贺子珍从相识、相恋到结婚,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两人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在那个年代,能够嫁给一个敬佩的人,能够娶到一个保护自己的女战士,对于两人,都是一件很美满的事情。

长征路上

年,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当时,部队下发了规定,除了特批随*出征的女红*外,女同志一律不得跟着队伍走,孩子更是不能带。这时,毛主席和贺子珍的身边已经有个两岁的儿子毛毛了。实际上,毛毛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年,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女儿,送给老乡抚养了。年,她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不幸夭折了。

毛毛让贺子珍第一次体会到一个母亲抚养孩子的欢乐。毛主席对毛毛也是百般疼爱。当贺子珍接到部队的这个规定时,她的心都要碎了。作为一个母亲,她绝不允许孩子离开身边。而作为一个共产*员,她必须服从*的命令。

毛泽覃和贺怡

之后,贺子珍忍痛把毛毛交给了妹妹贺怡和妹夫毛泽覃照看。当时,两岁的毛毛见妈妈要走,他哭得很厉害,不愿与妈妈分开。贺子珍含泪对毛毛说:“小毛乖,等打了胜仗,爸爸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转过身去,她的眼泪控制不住地夺眶而出。

20年后,毛主席对老战友曾志这样说:“最后一次见毛毛,都会在队伍里招手了,谁知道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回归长征路上,艰难险阻,除了恶劣环境外,还有敌人的炮火紧随其后。年2月,红*二渡赤水前后,贺子珍在行*途中产下一名女婴。说来也很神奇,当贺子珍要生产时,路旁正巧有间孤零零的小草房,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庇护所。不仅如此,房间里还有一个铜壶在烧着热水。

很快,在行*医生和一个女战士的帮助下,贺子珍生下了孩子。这次,她只能把孩子放在小草房里。临走时给孩子的包里,放了30块光洋,以及两碗烟土,并留下了一张纸条。纸条上的大致意思是:行*不能带孩子,把孩子留在这里,她长大了还能帮你家里干点活。

为了革命,为了不连累部队,贺子珍含着泪走出了小草房,回到了队伍当中。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贺子珍根本没条件休养身体,只能拖着孱弱的身体,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长征路上油画

敌人的进攻的火焰还在迅猛燃烧,当天傍晚,部队行进到了一个叫猪场的地方。根据以往经验,天快黑了,敌机不会来轰炸。基于此,队伍里的领导放松了警惕,让战士们放下了头上的隐蔽物。或许是这个小细节,一下子引来了一架敌机,敌机俯冲下来,先是一阵疯狂的机枪扫射,紧接着投下了炸弹。一时间,烟雾弥漫,炸弹的辛辣味直冲鼻喉。

当硝烟散去后,战士们发现贺子珍倒在了血泊之中,遍体鳞伤。经行*医生诊断,贺子珍全身上下有十几处弹伤。长征路上,医疗设备短缺,不能动手术,无法将嵌入她头骨里和肌肉里的弹片取出来,医生只能把表面的弹片清除掉。

很快,毛主席赶过来探望。当毛主席看到昏迷不醒的贺子珍时,他的脸色很差,表情很痛苦。主席伸出手为贺子珍的被子掩好,随后下令:“抬也要把贺子珍抬到目的地!”

后来,贺子珍跟身边的人讲起过这件事,她说:“是我毛泽东救了我。我当时昏迷着,不知道部队里曾经决定把我留下,放到老乡的家里。当然,部队的决定也是一片好心。但如果那时候毛泽东同意了,我就没命了。我的伤势那么重,农村又没有医疗条件,不要说碰到敌人,就是光躺着也要死的。”

毛主席和贺子珍

行*路上,没有多少的情情爱爱。只有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才是爱情的真谛。在毛主席的坚持下,以及贺子珍强大的意志力下,这个难关终于闯过去了。

苏联生活

红*长征到达陕北后,身体一直未能完全恢复的贺子珍,又一次怀孕了。这样一来,无疑给她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年,中央机关迁到了保安,在保安“安营扎寨”没几天,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娇娇。这是她和毛主席生下的第五个孩子。

当贺子珍怀上和毛主席的第六个孩子时,她和毛主席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不久后,贺子珍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苏联的道路。毛主席得知消息后,他心想,贺子珍怀着孕,体质又差,要离开祖国,独自去异国,怕有危险。所以,主席赶紧发电报、写信挽留,可贺子珍不为所动,执意要走。

贺子珍和毛主席在陕北

贺子珍到达莫斯科不久后,就生了一个男孩,她给孩子起名为廖瓦。不幸的是,孩子在十个月的时候,得了感冒,后转为肺炎,医院就夭折了。贺子珍感觉万分的悲痛,在一个寂静凄凉的夜晚,贺子珍亲手为孩子掘了一个坑,把这个小生命埋葬在泥土里。从那一天起,贺子珍经常以泪洗面。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他决定把女儿李敏送去苏联,陪伴贺子珍,以此安抚贺子珍的情绪。接下来,李敏来到了贺子珍的身边。这让本来要枯竭的贺子珍,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她很感激毛主席忍痛割爱,把女儿送到她的身边。

可另一波打击接踵而至,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了,贺子珍不得不带着女儿奔波躲避。战争年代,物资最为缺乏,能吃饱饭绝对是一种奢侈。当时,贺子珍的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在零下40度冰天雪地的寒冬里,没有取暖的设备。她和女儿每天忍着冻,吃着又粗又硬的黑面包。不过,面包也是固定量的,女儿吃了,贺子珍就只好饿肚子了。出于无奈,贺子珍常常只能煮几片白菜充饥,有时连白菜都吃不到,她只能捂着空荡荡的肚子,忍受着饥饿带来的漫长折磨。

在苏联的贺子珍

然而,命运之神对贺子珍太无情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岁的李敏,在严寒和饥饿的双重打击下,身体日渐孱弱,终究是得了病,后医院。当贺子珍去探望时,李敏已经是重病垂危了,她偷偷地把孩子抱回了家。经过她的精心照顾,李敏总算是转危为安了。

但是,当国际儿童院院长要接李敏回去时,贺子珍不答应。这样一来,她和院长吵了一架,最后被当成精神病人抓进了疯人院。年夏天,在王稼祥的帮助下,贺子珍从疯人院放出来了。之后,王稼祥和她讲起来这些年国内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贺子珍感觉既羞愧,又高兴。接下来,她决定回国去,尽自己的所能,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稼祥照片

王稼祥是个谨慎的人,他很快给毛主席发了电报,电报里讲述了贺子珍的近况以及想回国的愿望。毛主席立即回电:同意回国。数月后,在王稼祥的安排下,贺子珍暂居东北。回国后,贺子珍始终惦记着为国家效力,所以她很快就走上了工作岗位。

了却心愿

贺子珍在哈尔滨待了两年,年,大局已定,主席率中央机关入住北京。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到北京找主席为姐姐讨个说法,主席说了一句话“中国人按照中国的传统办!”贺怡以为主席接纳了贺子珍。她把这个消息告诉贺子珍时,贺子珍也很激动。于是,两人立即买了火车票,动身去北京。

可火车到了沈阳,有两个自称代表组织的人上来,不准她们进京,否则开除*籍。来的人让贺子珍南下到上海,贺敏学那里。于是,贺子珍转火车来到了上海,没想到,她的下半生就留在了上海。

贺子珍和贺怡

之后的近十余年,贺子珍一直和哥哥贺敏学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全家都给予贺子珍极大的尊重。年时,贺子珍因在录音机里听到主席的讲话声,情绪非常激动,医院。年,贺子珍与毛主席庐山见面,回来以后,贺子珍的心境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身体状况极差,人也极瘦。

这时候,李敏已经和孔令华在中南海举办了婚礼,日后,夫妻两人前往贺子珍的住处探望。主席找到李敏,让李敏带去一封信,这也回到了开头的那一幕。信中,主席的字里行间,满是对贺子珍的关心和挂念,希望贺子珍配合医生,早日恢复健康。

上庐山前的贺子珍

年,毛主席去世了。刚得知消息的那两天,贺子珍没有睡过觉。贺子珍原本是一个坚毅刚强的人,一般是不流泪的,这次她哭得止都止不住。又过了几天后,贺子珍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她就搬个藤椅坐在电视前,看毛主席逝世的滚动新闻,一看就是一天。每天都是如此。

年,贺子珍增补为全国*协委员,获准到北京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由李敏夫妇陪同。时隔多年,贺子珍看到了躺在水晶棺里,一脸安详的毛主席,她心酸之余,也有一丝丝的欣慰。因为贺子珍陪伴毛主席的10年间,主席老是睡眠不好。战争年代,主席养成了白天睡觉,晚上休息的习惯。为了适应主席的生活规律,贺子珍也是这样做的。

贺子珍和李敏,回望毛主席纪念堂

在上海贺敏学家,贺小平曾回忆说:

正常人白天活动晚上睡觉,她反过来昼伏夜出,她说这是跟主席习惯了,主席晚上不睡觉,她也晚上不睡觉,人家早上起床工作,她刚刚睡去下。

在贺子珍眼里,毛主席永远都是她最为重视的人。她从来不会说主席不好,她很理解主席,苏联出走,贺子珍曾后悔过,她说:“当时太任性了。”现在想想,实在可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