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看的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06/刚当妈时,看着这柔软的小家伙,真怕不能好好呵护,遇到有关宝宝健康的问题时,都会非常小心谨慎,甚至很多时候,这些问题会成为妈妈们的困扰,让妈妈们倍感焦虑。
但实际上,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怪现象”,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并不会对宝宝的健康有威胁,了解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后,妈妈们就不要为此过度担心了。
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宝宝出现了“眼白出血”“斗鸡眼”“惊跳”“撞头”“勃起”“来月经”“扁平足”等症状,家长们大多会慌张不知所措。
其实,这些看似“异常”的现象,都不是病!
1、生理性体重下降
很多宝宝刚出生几天后,体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这可吓坏了不少妈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生理性体重下降俗称“塌水膘”,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
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体重都会有正常的生理性下降,一般在出生后2-4天,宝宝体重可以下降6%-9%,最多不超过10%,一般在10天左右恢复至出生体重,也有的晚至第三周才恢复到出生体重,但这并不影响以后的发育,父母不用过于紧张。一旦体重恢复,随着月龄及哺乳量的增加,体重会迅速增加,一般每天可增30克以上。
别着急,宝宝出生几天内体重下降,通常是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胎便的排出;胎脂被吸收,体内多余的水分被排出;此时宝宝的吮吸能力较弱,奶量较小。
一般来说,随着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奶量的逐步增多,宝宝的体重也会随之增加。但如果宝宝出生10天后体重仍达不到出生时的水平,这时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看看是否由异常的疾病因素引起的。
2、红色尿
新生儿出生后2-5天,由于小便较少,加之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可使尿液呈红色,并在排尿时出现啼哭,多在尿液染红尿布后被发现。此时可加大哺乳量或多喂温开水以增加尿量,防止结晶和栓塞。
新生儿尿液发红是因为新生宝宝的尿液含有尿酸盐的结晶,尿呈*红色,五六天后会消失,属正常现象,给宝宝多喂奶就可以了。注意:!如果10天后仍有这种情况,属于异常,要及时就医。
从尿色异常上分析:
当宝宝尿中出现不容易消失的泡沫时,要注意可能是肾病等导致尿中的蛋白过高;当宝宝尿有很大气味时要注意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当宝宝尿液呈现酱油色,提示尿中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常常发生于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人;当宝宝尿呈红色,有两种原因,一是血尿、二是食物或药物影响,如火龙果、治结核的利福平等;当宝宝的尿呈白色,可能是乳糜尿、脓尿、寒冷引起的磷酸盐或尿盐酸结晶。前两种情况要就医检查;
3、眼白出血
头位顺产的新生儿,由于娩出的时候受到妈妈产道的挤压,视网膜和眼结膜会发生少量出血,俗称眼白出血。新手妈妈看到宝宝眼白出血,不要惊慌,几天以后宝宝自然就好了。
1.4%的初生婴儿会有结膜下出血,这是在阴道分娩时,产道的压力挤爆结膜下小血管造成的,一般2周内会自行吸收,不会留下痕迹的。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几天后会自行消失或慢慢淡化,但如几天后不见好转或加重,医院进行检
4、新生儿的眼屎多
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经常会出现眼屎多的状况。但如果眼屎过于*而黏稠,那么就不是单纯由上火引起的现象了,可能是因为眼部发生了病变,可是个大问题,它可能意味着宝宝有先天性泪囊炎等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到宝宝将来的视力发育。
宝宝出生后,父母应特别注意观察他眼屎的多少。如果出生1周后还有较多眼屎,医院检查。。
妈妈在帮宝宝清理眼屎时,力气不宜过大,只要轻轻擦拭就可以,以免伤害宝宝眼睛周围的肌肤。清洁工具应选用消*过的纱布或棉棒,且使用次数以一次为限。另外,应避免在眼睛四周反复擦拭,以免造成宝宝眼睛细菌感染的概率大增。
5、宝宝为什么容易有鼻屎?鼻塞?
新生儿鼻腔分泌物一部分为羊水和胎脂;另一部分为常见的垢物,多半是因宝宝吐奶或溢乳时,乳液从鼻腔出来后遗留下来的奶垢。如果宝宝鼻子里经常有少量的鼻涕流出,并在干燥后结成痂皮形成淡*色鼻屎,这属于正常情况。
宝宝鼻塞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宝宝呼吸时老是出现呼啦的声音,有时甚至影响睡眠和吃奶,父母还是有必要加以重视。如果宝宝出现鼻塞症状,父母首先应设法弄清楚鼻塞的原因,不要急于使用药物。
6、乳房肿胀
不少妈妈发现,宝宝出生后不久有乳房肿胀的情况,有的宝宝甚至还会分泌少量乳汁,这难道也是正常现象?
没错,宝宝出现乳房肿胀也不是什么怪现象,而是受到母体残余的雌性激素的影响。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乳房肿胀的情况会慢慢消失。一般约2~3周便自行消退,不需要处理。千万不要尝试给宝宝“挤乳头”,这样极容易引起宝宝皮肤破损,导致皮肤发炎,甚至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病菌感染,引发败血症。
7.假月经”、“假白带”的现象
有些女宝宝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刚出生的女婴就出现了阴道流血,有时还有白色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使新生儿的阴道上皮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使子宫内膜增生。
胎儿娩出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脱落,阴道就会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7天,持续1周左右。无论是假月经还是白带,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惊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疗。
阴道出血时不宜将新生女婴放在浴盆中洗澡,以保证局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如果宝宝出血量较多,持续时间较久,那就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以免是疾病因素导致的出血。
8、四肢屈曲
有的妈妈发现宝宝老是四肢屈曲,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小腿弯得跟“青蛙腿”一样,于是又开始担心起来了:“为什么我家宝宝的手和脚老是弯曲着的?这种现象正常吗?”
别担心,这种现象也是由于生理因素导致的。胎儿时期的宝宝为了适应子宫内的环境,四肢需长期蜷缩着,由此也导致了宝宝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四肢在自然状态下呈屈曲状。
通常情况下,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四肢会逐渐伸展,不需要人为干预。有些地区会习惯给新生儿包“蜡烛包”,其实这样对宝宝的动作发育极为不利,还会影响宝宝四肢的血液循环,影响宝宝的腿部发育。
9、肤色频繁变化
新生儿的血管伸缩功能和末梢循环尚未健全,因此肤色的变化非常频繁。天冷时手脚会稍稍有点发紫,而哭泣时则会满脸通红;有时甚至会因为睡眠姿势的关系,身体两侧或上下半身也会出现不同的肤色,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现象。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内会出现皮肤普遍发红,并伴有针尖大小的红点。这可能是由于冷而干燥的外界环境及*素的影响引起的。持续1-2天后逐渐消退,出现脱屑,以足底、足心及皱褶处多见,脱屑完毕后,皮肤呈粉红色。
10、宝宝脱皮(生理性脱屑)
几乎所有的新生宝宝在生后1-4周内皮肤显得干燥,全身皮肤有白色薄皮脱落,医学上称生理性脱屑。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
脱皮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会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特别的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
注意: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
11、掉发、脱发
新生儿的胎发都是由母体带出,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3周内发生明显的脱发。这是由于婴儿出生后,大部分头发毛囊在数天内由成长期迅速转为休止期所致,一般经过9~12周后,小儿的毛囊会重新形成毛球,重新长出新发。
注意:如果有加重脱发的迹象,医院儿科就诊,先明确病因。
12、生理性*疸是正常的,病理性*疸异常的
新生儿皮肤为粉红色,但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足月宝宝在生后2-3天开始颜面和白眼珠发*,甚至全身皮肤*染,尿稍*但不染尿布,4-6天左右*染程度达到高峰,而后*染开始消退,到7-10天左右*染就完全消退,此时宝宝无其他明显不适表现,称为生理性*疸,又称胎*,属正常现象。
宝宝*疸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一般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性*疸消退得要比足月儿慢一些,大约在生后3-4周左右完全消退。
注意:当*疸出现时间早于生理性*疸,*染消退时间明显延迟,*染程度重,加上宝宝有其他不适表现时,应警惕是否是病理性*疸,医院检查。
13、宝宝脱水热
新生儿出生后,经皮肤蒸发、呼吸、大小便等丢失不少水分,而开始时母乳分泌不足,因而体内水分减少,产生“脱水热”的现象。脱水热多发生在出生后2-4天的宝宝。脱水热热度一般不超过38℃,如及时发现,补液后可很快正常。
14、体温波动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不易稳定。受凉时,新生儿没有颤抖反应,只是依赖一种称为棕色脂肪的物质产热。
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按体重比例计算比较大,皮下脂肪又薄,很容易散热,造成体温过高,或盖得过多,又未补充足够水分,可使新生儿体温升高。要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就应让新生儿处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夏季要通风,多饮水;冬季要注意保暖。
13、勃起
有些妈妈发现给男宝宝换尿布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小鸡鸡”勃起的现象。这是性器官受到触摸的正常反应,就像小女孩也会产生阴蒂勃起,只是比较看不出来而已。
所有的男宝宝在某些状况下(如当受到触摸或者一定刺激的时候)都出现过这种现象,只是有部分妈妈没注意到。总而言之,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妈妈不用担心。
14、黑黑的胎粪
胎粪是一种粘稠的、呈黑绿色的物质,医学术语中指新生儿的第一次大便。它的组成包括羊水、粘液、胎毛、胆汁以及从皮肤和消化道脱落下来的细胞。胎粪一般于出生后2-3天开始排泄,新生儿粪便的典型改变是从胎粪过渡到*、绿色的大便大约需4到5天。
由于胎粪对新生儿肛周皮肤有刺激性,故在每次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洗臀部,擦干后敷以薄层植物油,以预防红臀(尿布疹)发生。
15、粟粒疹
许多婴儿生下来都会有皮疹及其他的皮肤毛病,这种情形可能会持续好几周。粟粒疹(鼻子、双颊或额头上等有针头大小的白色表皮囊肿),时间是最好的治疗药物,婴儿很快便会长完这些皮疹。数周内,他就会有漂亮的婴儿肌肤了。
一般来讲,粟粒疹在宝宝出生后2-6个月时就会自行吸收。这段时间期间千万不要用手去挤,以免会引起局部感染。
有的宝宝头部、面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会出现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这是由于宝宝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还没有完全形成,皮肤娇嫩造成的,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使宝宝的皮肤发生充血,不过,这些红斑不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而且一两天内就会自行消退的。所以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
16、胎脂
新生儿初生时皮肤上覆盖一层白色的胎脂,具有保护作用。胎脂会于宝宝出生后数小时逐渐吸收,不必洗去。
但如果耳后、头皮、腋下及其他皱褶处遗留的胎脂过厚或粘有血迹时,应用湿毛巾轻轻除去,然后涂以少许消过*的植物油。
17、喉鸣:宝宝睡觉呼噜呼噜的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喘气不大正常,呼噜呼噜的。仔细倾听,宝宝吸气时,喉中伴有笛音那样的高调音,呼气时就听不见了。宝宝哭闹、急着吃奶时,高调音明显,睡着后就减轻了。这就是新生儿宝宝正常的喉鸣,也称喉喘鸣。
新生儿喉鸣,在刚生下来时还不明显,生后数周变得越发明显。这主要是新生儿喉软骨发育还不够完善,喉软骨软化造成的,一般在6月龄到周岁期间自行消失。
新手妈妈不过也要警惕,急性喉炎是6个月~3岁孩子较高发的一种疾病,6个月以下偶见,6岁以上就少见了,注意区分。
急性喉炎三大主征
◇急性喉炎的咳嗽声与平时感冒的咳嗽声不同,像犬吠样咳嗽,且夜间加重。
◇喉鸣大多数只在吸气时出现,呼气时不明显,称之为“吸气性喉鸣”,这是因为喉炎会引起咽喉部严重充血水肿进而导致气道梗阻。
◇急性喉炎病情进展迅速,炎症到达声带处,宝宝很快出现声音嘶哑明显,甚至发不出声。
18、宝宝打喷嚏
新生儿及婴儿都很容易打喷嚏,有时还会两个三个地连着打,有些家长见此情景便以为孩子着了凉而赶紧给孩子加衣被。其实打喷嚏并不一定因着凉所致。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新生儿的生理结构决定的,新生儿鼻腔内血管丰富、鼻黏膜比较薄弱、鼻腔狭小、鼻道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及灰尘等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种神经性反应。外界微小物质,如棉绒、尘埃等均可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喷嚏。
洗澡后小儿受冷气刺激,也可引起打喷嚏,家长不必担心。但也要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
19、呼吸不规律
新生儿的呼吸运动很表浅而且没有规律,呼吸频率较快。在出生后的前2周,呼吸频率一分钟大约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儿也可能多达80次,这些都属正常现象。
这是由于新生儿肋间肌较为柔软,鼻咽部及气管狭小,肺泡顺应性差,由于呼吸运动主要是靠横隔肌肉的升降,所以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较弱。又因为新生儿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足以供应身体的需求,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20、惊跳反应
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局部的肌肉会有抽动的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的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通常,这种反射会在宝宝两个月后自行消失。
注意:如果宝宝出现了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做咀嚼、吸吮动作、呼吸不均匀、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等症状时,就不是惊跳了,考虑可能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医院就诊,并做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协助诊断。
宝宝2月龄可能出现怪想象:
21、溢奶
可以说,几乎所有妈妈都曾被宝宝的溢奶问题困扰过,看到宝宝刚喝进去的奶大口大口地往外冒,当妈的看到都要心疼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刚出生的宝宝胃容量非常小,仅有一颗葡萄那么大,且呈扁平状,同时食道与胃之间的贲门还没发育成熟,如果喂奶姿势不正确,就极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溢奶的问题。由此可知,新生宝宝出现溢奶,大多并不是由于疾病原因导致的,而是受到生理特点的影响。
但是,许多病理性因素,如饮变质牛奶、先天性幽门狭窄、胃肠炎、溃疡病等,均可造成呕吐。这种呕吐量较多,较频繁,伴有奶块,甚至有绿色胆汁或血性物呕出,患急性脑膜炎时可呈喷射性呕吐,发现此类症状,医院诊治。
22、长马牙
很多宝宝在乳牙萌出之前,会出现长马牙的情况,马牙是什么东西?需要特别处理吗?
新生的宝宝或生后2-3个月内的宝宝在上、下齿龈或在上颚中线附近,常会有一点一点的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为数不一。少的话可能1~2颗,多的话可能有数十颗,俗称马牙,医学上称为上皮珠。
这是由于当胚胎发育6周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开始增厚形成牙板,为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牙板上细胞继续增生,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个牙蕾并发育成牙胚,以便将来能够形成牙齿。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马牙的本质其实是上皮细胞堆积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通常没有疼痛感,也不会影响宝宝吃奶或长牙齿,不需要特殊处理,通常在一般两周—两个月左右就自行消失了。
长马牙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婴儿无疼痛不适,也不会影响喝奶及乳牙的生长发育。婴儿在吮吸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便会自行脱落或吸收,无需治疗。
个别营养不良的宝宝马牙脱落时间可能会延后。若强行擦去或挑掉这些马牙后可能造成黏膜出血,这样容易造成本来免疫系统就很弱的宝宝,口腔黏膜损伤而继发感染。所以妈妈们需要注意不要故意去擦除或挑掉这些马牙。
如果此时家长听信某些“过来人”的指点,用尖锐的物体给宝宝“挑马牙”,这才会引起宝宝疼痛,影响宝宝吃奶和长牙,妈妈们就不要往这个坑里跳了!
23、吮手指/揉眼睛/抓脸/抓耳朵
小婴儿尤其是2个月的宝宝,他的运动是不随意的运动,动作也不准确,而且他还没有认识和使用自己的肢体的意识,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对于宝宝而言,有太多的领域可以去“征服”。包括他的身体、手、手指、脚、脚趾、性器官、眼睛和其他附加物,都是他的探索对象。有些宝宝长牙时候也会抓耳朵。
如果宝宝出现类似抓耳朵、揉眼睛、吮手指等特殊举动,都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短暂的,宝宝可能很快就厌倦了,或换另一种新动作。
24、枕秃
宝宝枕秃的问题,一直被很多妈妈误以为是宝宝缺钙导致的,因为网上很多文章在提及“宝宝缺钙的表现”时,常常会把“枕秃”这一项列进去。
枕秃是很多宝宝都会出现的情况,指的是宝宝头部出现一圈头发生长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头发稀少或者没有头发等。很多婴儿从生后2个月开始都会出现脑后、颈上部位头发稀少的现象。只是每个婴儿枕部头发稀少程度不同,情况严重的宝宝枕部几乎见不到头发。
小宝宝还不会坐和站,大部分时间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被大人抱在怀里,他的小脑袋与枕头、床单、大人的衣服、皮肤接触的时候很多,加上小宝宝除了能控制颈部,可以来回摇头外,还不会翻身,因此他只能来回来去的转动他的小脑袋,脑袋转来转去,头枕部就会来回来去地在床单上或衣服上蹭来蹭去,时间长了,小宝宝的头发就会被磨掉,尤其是后脑、耳朵两侧等突起部位的头发最容易被磨掉,就形成了枕秃,所以大多数并不是缺钙,仅有少部分婴儿枕秃是因为营养或发育问题需要就医解决。
想要避免宝宝出现枕秃,妈妈要勤帮宝宝洗头,保证宝宝头部的干净清爽;另外要保证被子枕头的干净卫生,减少床褥中的虫螨;不要给宝宝穿盖过度,保持适当的室温,宝宝出汗的情况减轻了,枕秃的情况也会得到缓解。经常趴一趴,可以让宝宝练习抬头,锻炼颈部肌肉,让宝宝更好地控制颈部。经常变换睡觉的位置
25、宝宝频繁打嗝
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直都有较频繁的打嗝,这是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此外,有时打嗝是由于宝宝过于兴奋,有时则是由于刚喂过奶。到了3-4个月的时候,宝宝打嗝就会减少了。若家中的宝宝持续地打嗝一段时间,可以喂宝宝喝一些温开水,以止住打嗝。
3-4月龄月龄开始出现:
26、眼睛斜视/斗鸡眼
有偏离眼或懒眼睛(又称斜视眼/斗鸡眼)的婴儿无法将两只眼睛同时定焦在一个物品上。偏离眼在前三个月中是常见的,因为这时婴儿的眼部肌肉尚未完全发育。到了第四个月,婴儿通常就能将双眼固定在一个物品上了。婴儿的眼睛看起来经常是相交或偏离的样子。
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在双眼协调能力较差的月龄(半岁前)时,也可形成“斗鸡眼”了。对这种情况所致的“斗鸡眼”,家长可带孩子多到户外去看看远一点的事物,使眼睛慢慢调整过来,但如果一旦形成真性“斗鸡眼”时,则就需要请专业的医生进行医学干预了
27、流口水
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4个月的宝宝唾液分泌较多,但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口水自然就多了起来。发育较快的宝宝在18个月左右就会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宝宝在2岁之前也能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
但如果宝宝流口水情况严重,或是持续时间过长,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有无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
6月龄左右发生
28、胡乱啃咬东西
宝宝大约在六个月的时候,对妈妈来说有一道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宝宝变得爱乱咬东西,吃奶的时候会冷不丁的咬奶头一口,让妈妈苦不堪言。有时候抱着宝宝的时候,胳膊碰到他的嘴了,也会被咬一下。不仅是变得爱咬人了,只要他看到的东西,不管是不是能吃的,都会拿过来放到嘴里乱咬,比如玩具等等,一看不见,连抹布都能成了他的“美味”,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宝宝爱乱咬东西,其实是到了“口欲期”。宝宝在四到十二个月大的时候,会有一个口腔敏感期,宝宝除了用嘴吃东西以外,还会用嘴来感知外物,他认识探索世界,是用嘴去咬来得到反馈。宝宝的口欲期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表现的最突出,一般会延续到两岁。在这个时间段内,让宝宝正确的度过口欲期是非常重要的。
当宝宝长到一定月龄的时候,会爱上用手抓东西吃的感觉,这是宝宝抓握能力的发育过程,妈妈应该为宝宝的进步感到高兴。另外,妈妈要把有*、危险、易误吞的东西收好,以免伤害到宝宝。
29.怕见陌生人
很多宝宝6个月以前被谁抱都高兴,但是6个月后就没有这么“乖”了,见到陌生人或自己不喜欢的人,宝宝会拒绝,甚至一看到就躲避。如果大人强行要宝宝亲近陌生人,宝宝会感到不安,甚至大哭。
事实上怕生是一种成长现象。到6个月的时候,宝宝已经认得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并且会对妈妈产生特别强烈的依恋感。而对于自己比较陌生的人,宝宝会采取回避的方式,因为陌生人不能给宝宝安全感。
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产生拒绝,妈咪不要强行让宝宝亲近,但也不能带着宝宝完全回避。妈咪可以自己先和“陌生对象”玩,再邀请宝宝一起加入,让宝宝逐渐去适应。
30、撞头
有节奏地撞头是6-12个月宝宝开始出现的一种比较多见的重复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无目的有节律地撞头。5%-19%的婴幼儿可能发生这种行为,1岁半以后明显减少,大多数在4岁前停止这种行为。一般男孩较女孩发生为多。
宝宝撞头的动作多发生在睡眠前、醒后、情绪激动时。主要表现为有节奏将头撞击在硬物上,撞头时宝宝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一般来说对脑组织没有什么损害,也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父母需注意坚硬的物品远离婴儿,以免受伤。
31:O型腿→X型腿→直腿
很多妈妈看到宝宝小腿弯曲,就认为宝宝是O型腿,其实不一定。O型腿→X型腿→直腿,这是宝宝正常的生长轨迹。
原因在于:当宝宝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蜷缩在妈妈狭小的子宫内,腿骨会发生轻微的弯曲,因此一般来说,孩子刚出生时,都是O型腿。当宝宝开始学步,O型腿就会开始逐渐改善。通常,大约2岁最晚至3岁,大多数孩子的O型腿消失。
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太天真!紧接着,宝宝的双腿又会渐渐变为X型腿。在3-6岁时比较明显,通常在7-8岁时,大部分孩子的腿型会回归正常,也许还会长成大长腿!
美国儿科学会(AAP)表示,多数孩子2岁以前是O型腿,6岁以前是X型腿。但也有的孩子,要到8-9岁,甚至10岁,腿才变直。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也不需要什么治疗。
预防O型腿和X型腿的最好方法就是顺应婴儿自然发展规律。平时让宝宝多趴着,锻炼其颈、腰、背部肌肉和协调能力。
32、宝宝扁平足
事实上,新生儿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扁平足是足部发育的正常现象,新生儿几乎都是扁平足,2岁以后的宝宝概率是90%,之后年龄越大,概率越小,成人只有10-20%。相反,如果婴儿在头几个月里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一种不良的信号,因为它预示着宝宝会有神经或肌肉方面的问题。
除了以上几种“异常”是正常的生理因素导致的,还有很多流传的“育儿经验”也是靠不住的。比如:
鼻梁有横纹暗示有疾病?
别逗了!
宝宝鼻梁上的横纹,其实就是孩子哭闹后鼻梁局部肌肉起的褶子,随着月龄增长会逐渐消失的。哪来那么多的暗示~
鼻梁有青筋的宝宝易积食和难养?
俗话说“青筋过鼻梁,无事哭三场”,导致很多家长认为鼻梁有青筋的宝宝比较难养,也有人说,鼻梁有青筋就是积食、易被惊吓、脾气差、体弱多病的象征。这些啊,统统不是正解。
婴幼儿皮肤薄且透光性较强,所以在其口周、鼻梁等部位,经常可透出浅表血管影,呈青色。这个青筋其实就是皮下的静脉血管而已,会一直存在且不可人为改变。
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
等待宝宝长大,皮肤变厚,肤色变重,透光性减弱,这些血管影自然会慢慢消失在你的眼前。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宝宝鼻梁下的血管再也看不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