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猫眼pro预测票房>万。8月30日猫眼预测票房上升至惊人的1.02亿,如果最终是,就也算是中国电影行业劳碌十年后的“高尚者墓志铭”了…
上映第56天,排片占比8.9%(新高),预期综合票房占比也会是新高。
(几乎可以确定会创造同上映时间,华语电影票房新纪录|《你好,李焕英》第58天日票房万、《战狼2》第60天日票房万)
昨天凭借6%排片,综合票房就已经超过了内地上映13天,全球票房超8亿美元的《小黄人2》了。
目前能想到的类比对象,大概也就《大圣归来》了。
隐入尘烟,年度最佳影片,豆瓣8.5分,他值得!
全篇不提苦,却苦出了天际,全篇不提爱,却爱入骨髓!
两个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物,一个是被哥哥榨干每一分剩余价值的农村老光棍,一个长期被哥嫂打骂的残疾女性,两个毫无存在感的底层人物,在大雪飘飞的冬天,由各自家人领着,住进了一个屋子,没有婚礼,没有酒席,成了夫妻。
但是他们是幸运的,他们结婚了,成了彼此生命里的光,互相依偎互相取暖,活成了对方的光,也因为对方的出现,让他们对未来有了希望和期盼,我甚至不知道,在贵英出现之前,马老四靠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活下去?贵英出现了,他看到了希望,期待起了未来,他们一起种麦子,一起养鸡,一起种苞谷,一起盖房子,一起期待丰收,丰收后好买个大电视给贵英,带她去城里看看病!
他们没有甜言蜜语,没有玫瑰钻戒,只有我把你绑在裤腰带上,你掉不下去,只有麦粒印在手臂上的花纹,只有编织的草驴,只有一遍又一遍跑回家去烧热的开水,只有不嫌弃你的眼神,只有电抱鸡窝的浪漫,只有暴雨天一起抢救砖坯,互相拉扯,一起哭一起笑,哭的是命,笑的是至少还有彼此在身边!他们的日子是一片雾霾,看不到尽头的灰暗,但是灰暗的尽头竟尚有余温!
上天太不公,把一切的美好都打碎,把唯一的希望撕碎了,贵英死了,死在给丈夫送吃的的路上,她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不足挂齿,除了老四,没有人记得,没有人在乎,对于马老四来说,他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阳光从未来过,可阳光偏偏来过了,在最灿烂的时候抽身离开了,只留下一地的荒凉。
最后的最后,老四卖掉了所有的粮食,赶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毛驴,还清了小卖店的赊账,还了邻居10个鸡蛋,还了另一个邻居2袋土豆,对着贵英的遗像,吃下了这辈子唯一吃下的鸡蛋,竟是为了压制住农药的苦味,他去找他的阳光去了,我竟然第一次希望男主是真的死了,对他来说,活着并不是快乐,死才是,天堂里有贵英,有快乐和幸福!
两个人的命生于尘土,却低于尘土,又归于尘土,在这人世间短暂的互相照亮过!
我认为隐入尘烟是继驴得水之后最好看的国产影片!希望票房大爆,我也支持了一张门票,
有人说”《隐入尘烟》里那个农民的设置最不真实的地方是哪儿呢……我相信很多人见过老实巴交不敢反抗被人欺负的农民,但我不相信这个农民还懂得欣赏萤火虫和孵化小鸡的灯光装置艺术,还懂得如何哄女人。”
我对此论并不赞同,其实不要小觑任何人,人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可塑性和审美观念。
怎么可以站在很高的位置说“我不相信呢”,经历了一些事情,就会知道一个时代的切片里,每一个人都有着痛楚和浪漫。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人,本就有很多面。
思维广达,就该知道乡土既有不美好,也有着美好。
有“足蒸熟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有“春种秋收,难以饱腹”的辛楚,有叔伯争产的鸡毛蒜皮,但也有“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浪漫。
人们为何看过潸然泪下,难道不是感同身受吗?
其实一部电影的走火,就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般,在于走心。
走心来自于哪里呢?
来自于共情。
这些天火起来的《人生大事》和《隐入尘烟》其实都有一个内核:
不是它们在剧情和表演上怎么样,而是恰好出现填补了人们的失落感和茫然感。
在特殊的时代,论及死亡,如何看待死亡;论及苦难,是做二舅一般的过度渲染,还是把最真实的东西展现给人们看。
距离《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的时代早就很远,然而细思这些文艺作品所展现的人性,其实让人感受善意,也感受恶意。
有人说这部电影有丑化中国形象的嫌疑,这么贫穷,让外国人看了怎么想呢?如果拿到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了,是真实的获奖,还是国外故意让你得奖来笑话和讽刺中国呢?我感觉大家没必要这么想,拍电影不是为了美化现实,也不是为了美化苦难,拍电影的意义在于揭露现实,引起大家的反思,没有痛苦的反思,是没有进步的。
这就像是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而活,而是为了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努力反思,慢慢进步就行了。我感觉我们应该跳出农村,跳出中国农村这个视角,从更大角度来看这个电影。
与其说它是在描述一些人的苦难,不如说这是以描述苦难为故事背景,在揭露社会的丑恶,人性的黑暗,这不仅仅只是农村才有的,这是这个全世界都存在的丑恶和黑暗。我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慨不是说像网上说的那样:句句没有苦字,却苦出天际,句句不提爱,却爱入骨髓。我的感慨是: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把这个肮脏的世界留给这些肮脏的人。我看到的是以善良之美来彰显社会肮脏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