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灵宝市豫灵镇桥上村第一书记纪亚宇
巍巍秦岭,险峻亚武。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叫桥上村。村子山高沟深,民风淳朴。村民世代以耕种为生,地理环境颇有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意味。
然而,由于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户口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户人——该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出行难、吃水难,这两大难谁能给解决了,谁就是桥上村人的恩人;谁能扶得起贫困潦倒的周自发一家,谁就是桥上村的好人;谁能托起26户贫困户的危房,谁就是全村人的“活菩萨”。还有,谁能摆平那些“难说话”、惹事生非的懒汉赖皮,谁就是条汉子。
纪亚宇做到了。
年,笔者第一次去桥上村采访一户孝敬老人的最美家庭时,道路窄、崎岖、坑洼不平,一边是火车道,一边是悬崖峭壁,而与对面车辆会车时更是叫人心惊肉跳,几年来,每每想起都心有余悸。
今天是第二次来桥上村,采访第一书记纪亚宇。他按时间来接住我们,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认真干练、雷历风行。上了车屁股还没坐稳,他就开始滔滔不绝介绍桥上村的情况,一路基本没停,车速也很快,我坐在前排,一路除了惊叹他的车技,更新奇地发现他把桥上村的工作熟烂于心,如数家珍。看他拿那架势,路上就要把六年的工作,把桥上村的一草一木都要让我们掌握。说实话,我觉得开车说话,不专心,不安全,但鉴于他那么急切让我们了解村情的心,再加上又不太熟悉,想提醒他慢点,或者一会儿到村委再给我们说,话到嘴边都没能张开口,一是不想破坏他的心情,二是不忍心打断他的思路,三是道路全程硬化了、也加宽了,走起来完全不用担惊受怕了,年的感觉完全没有了。
纪亚宇修路时的现场
纪亚宇是三门峡市残联派驻灵宝市豫灵镇桥上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建强组织抓党建,坚持多向发力,强化精准施策,积极四处争取资金、谋求发展,确保了桥上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推进。他常说:“功成不必在我,甘做桥上村发展铺路人。”
年2月20日,依托三门峡市派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实施农田储水灌溉工程,总投资98万元,已建成投入使用。把吃水用水从源头一直解决到最后一公里农田储水灌溉,让老百姓真切享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阳光雨露。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到目前为止,豫灵镇桥上村已经脱贫户,未脱贫仅剩3户,正在走上小康路。
村里来了“公家”人
年岁尾,桥上村来了一位“公家人”,桥上村驻村第一书记纪亚宇。
纪亚宇,河南省三门峡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年4月至年11月,派任灵宝市豫灵镇董社村第一书记。由于驻村工作成绩突出,年11月,上级部门经再三思考,决定把他委派到条件更为艰苦的豫灵镇桥上村,接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希望在他的带领下让桥上村早日完成脱贫任务。
面对组织的信任和期盼,纪亚宇二话没说,带着铺盖连家都没回,便到桥上村报到了。
进村的第一天,路先给了纪亚宇一个“下马威”。车行走在狭窄、曲里拐弯的小道上,他心惊肉跳。进村后,纪亚宇没顾上喝口水、缓口气,立刻与村干部接上头,了解村里的情况。
桥上村地处高山地带,气候干旱,地形复杂,村头只有两座小桥通往外界,桥下是深沟,桥边是悬崖,许多村民一辈子都没出过村。村里水源奇缺,家庭条件好的村民打旱窖收集雨水,条件差的只能用盆盆罐罐盛装雨水。每逢干旱季节,缺水更为严重,村民不得不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到很远的地方拉水维持生活。交通不便、干旱缺水,不仅严重制约着村里的各项生产发展,更让村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吃的浑浑水,地旱收成少,干啥没有水,种养做不了,女大不回村,光棍真不少,青年离乡去,老人苦煎熬。由于落后、贫穷,原来的村老支部书记每次去镇上开会,都是默默躲在角落不敢说话。
吃水难,桥上村与邻村安头村从人老几辈开始就为吃水吵闹、打架。血的教训不少!几代人一直口口相传,发生在这两个村的一件令人永远痛心的事:一位村民在拉水下坡途中,突遇倾盆大雨,原本溢满细黄土的道路霎时变得泥泞不堪,架子车越走越艰难并且开始打滑,又偏巧在陡坡的位置停不了。车子变得越来越重,拉水的汉子拼尽全力,突然脚下一滑,架子车急速向前冲去,车边有一十几岁帮大人推车拉水的孩子,霎时被巨大的惯性甩在了车尾的泥地上,装满水的车子失去控制,从孩子身上重重地碾压过去,孩子当场身亡。
谈论此事时,在场的村干部有的黯然神伤,有的泪水顺着黝黑、沧桑的脸庞落下,重重地砸在了纪亚宇的心上,再低头看看水缸中浑浊的泥水,纪亚宇的心被扎得生疼。连着好几个夜晚,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于是,他暗下决心:“组织相信我,把我派到这里来,我就一定要带领村民改变落后面貌!”
一连几天,半夜时分,村部驻地,纪亚宇与村干部、村民促膝长谈;晨昏时分,村前屋后,纪亚宇走村串户谈心交友。几圈下来,纪亚宇彻底摸清村里的现状,更感责任重大,如何带领大家找到一条突围的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考证,纪亚宇决定首先解决村民最关键的吃水问题。
吃水难,可是桥上村的老大难。40多年了,桥上村干部一任接着一任跑,一茬接着一茬找,都没能解决问题,一个外来“镀金”的“公家人”真的能做到吗?在村民们质疑的眼光中,纪亚宇带着一杯桥上村的泥水,马不停蹄进市跑乡,寻这个,找那个,终于使相关部门对桥上村缺水严重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家也被他身上的那股执着和真诚劲儿所感动。几个月下来,纪亚宇嘴上起了泡,脸更黑,人也更瘦了,但项目有了,身体更结实了。
年11月20日批复,年6月通水。桥上村通水的那一天,看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全村人沸腾了,一位老人流着眼泪接了一碗水一饮而尽,沧桑的脸上笑开了花。贫困户姚银胜兴奋地说:“从小到大,我喝了几十年的雨水、浑浑水,是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让乡亲们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首战告捷!那一刻,纪亚宇和村委会一班人眼睛湿润了。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必须要打赢。接下来怎么打?纪亚宇和村委会一班人经多方取经、多次探讨,制定了脱贫思路:抓住扶贫机遇,谋化大项目;订出脱贫方案,多层面、交叉式推进工作;统筹量化,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造血要先“有血”。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情况,纪亚宇和村班子将村里的每一笔收入都详细地记录入账,每一笔支出则是能省就省,不该花钱的坚决不花,就连各项工作负责人晚上开会晚了吃包泡面都要自掏腰包。“有血”还要“输血”,纪亚宇想方设法找项目、要资金,引水、通电、修路、建基站,两年内先后为桥上村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共计万元。
新官上任“八把火”
年4月第一次驻进董社村,那是一个软弱涣散村。老支书年龄大,在职时间长,工作进展缓慢,但越难干的地方越容易锻炼人、越容易积累经验。年被派入桥上村,两任第一书记经验告诉自己,干部才是解决所有问题最关键的因素。
年4月,纪亚宇抓住换届契机,最终选拔出豫灵镇最年轻的支部书记,随后又选举各小组组长(以前没组长)。这个曾经的党建后进村,当年就创建了灵宝市“五星党支部”,纪亚宇仿佛找到了第一书记的角色。
对国家、省、市、县、乡等五级台账所反馈的问题,在桥上村举一反三,共性问题个性化处理,有具体的人,有具体的事儿,并逐一落到实地。由于农户白天要上地劳作,他们就经常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和晚上入户开展工作,可谓“夜以继日”,经常每天工作长达10余个小时以上,往往忙到凌晨一点,只能赶到豫灵镇上吃点饭。
他经常说:“不仅仅是上下一般粗地照搬照抄,而是实事求是,真整实改,把贫困户反映的问题逐一解决,把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足额落实到贫困户家中,让贫困户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阳光和雨露。”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纪亚宇却带着村干部烧起了“八把火”。
第一把火:农电网升级改造。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是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开拓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里力争用三年时间,统一城乡用电价格,实现同网同价。而桥上村的农网改造,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实惠,更是光明。年3月份,三门峡市电力部门投资60万元,支援桥上村8KM、10KV线路升级项目工程开工,工程历时2个多月,成功建成投入使用。
第二把火:建设移动基站。趁着农网改造的热乎劲儿,纪亚宇争取到灵宝移动部门17万元投资,新建移网基站一台,实现了桥上村网络信号全覆盖,打开了山村联通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新窗口。
第三把火: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纪亚宇的筹划下,灵宝水利部门先后投资了万元用于桥上村农田灌溉项目建设,铺设主、支管道2万米,建成4个立方米的蓄水池,年10月交付使用。项目建成后,使桥上村的亩旱地变水田,栽种的花椒、软籽石榴每亩可增收元,年增收万元。
第四把火:兴修人畜饮水工程。根据政策,纪亚宇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投资36万元,兴修北阳回族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项目。
第五把火:扩建人畜饮水工程。在初建北阳回族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项目的同时组织第一书记专项扶贫款20万元,及豫灵镇政府切块补贴资金11万元,进一步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了桥上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目前,蓄水池和通水管道都已建成,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已送到每家每户。
第六把火:修筑村组水泥道路。年6月,纪亚宇争取到交通部门专项资金23万元,村两委自筹32万元,修筑了由南阳组到白家组长1.3公里、宽3.5米、厚18公分的村组水泥道路。
第七把火:村组道路联网。年9月,纪亚宇又争取到灵宝交通部门投资25万元,村两委自筹资金25万元,修筑了王家窑组到桥上组长0.8公里的村组水泥道路,并于当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这两条村组道路的建成,使桥上村村民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时代成为了历史。
第八把火:点燃集体经济火种。年8月,省道开工建设,给予桥上村各类赔偿款项万元,其中赔偿村、组集体万元。当时,纪亚宇与村两委决定给村集体和各组留一些资金用来发展经济和村建设,却遇到一部分人的极力反对和阻挠,甚至个别人拉帮结派与村委对峙数天。关键时刻,纪亚宇带领村组干部20个日日夜夜,苦口婆心地讲政策,说发展,亮蓝图,晒财务,终于使村民心服口服,全力支持,为村组发展集体经济留下了宝贵火种。
活学活用惠村民
“人生最大的捷径是阅读一流的书。”纪亚宇“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上放着《优秀第一书记》《论语》《曾国藩》等各类书籍和《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各种时政报刊。
到村后他认真拜读了《孔繁森》《杨善洲》和《优秀第一书记》,把每一位优秀第一书记的工作方法、亮点都结合到本村实际,谋划一个切入点,再借用多个优秀书记的智慧,桥上村很多治村思路就是这样筹划出来的。
纪亚宇说:“读书,可以使人扩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相反,不读书则会使人视野狭窄,知识贫乏,才能枯竭,心灵浑浊,情操低俗,精神世界空虚。”是的,在纪亚宇的生活中不可一日无书。
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纪亚宇把第一书记的2万元办公经费全部用于桥上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第一个0元,资助一名桥上村贫困大学生;第二个0元,修缮少数民族贫困户陈福稳的房屋;一个元,购买一台空调,改善村委会的工作条件;剩下的元,购买00棵柏树苗,绿化村里的亩荒山。
纪亚宇说:“也许我一时看不见什么成绩,但10年后的桥上村必将变成一个拥有青山绿水的地方,我们的头顶也必将多出一片蓝天白云!”
纪亚宇和两名驻村工作队员还结合桥上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将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应该享受的就业、教育、金融、健康等10项优惠政策一一调查准确,最大程度地让贫困村民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
中央农村扶贫文件中指出: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纪亚宇深刻透彻地领悟文件精神,做了许多为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身利益的感人事迹。
年6月,聋哑贫困户周自发建房,村里实在困难拿不出钱来,为不耽误工期,纪亚宇从自己工资中拿出1万元给施工队,嘱托施工队先行开工。为使房屋在雨季来临前建好,纪亚宇和驻村队员先后六次为周自发协调工程队,跑建房手续、拍照片、完善资料,建造房屋。豫灵镇政府补贴的1.9万元到账后,仅仅两个月时间,宽敞明亮的40平米钢筋水泥新建平房拔地而起,不会说话的周自发天天笑容挂在脸上。
贫困户李发全的女儿李静茹考上南阳医专。女儿被录取,李发全又喜又愁。喜的是女儿考上大学,愁的是学费哪来?家里只有几亩地勉强维持温饱,女儿平时上学的费用都是全家人嘴挪肚攒节省出来的,一下几千元的学费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一筹莫展的李发全一夜未曾合眼,一大早,就到村部找纪书记。
纪亚宇得知情况后,当面告诉李发全,他自己每年资助元,并立马掏出0元解决当下入学问题。随后纪亚宇带着父女俩到市里申请了教育扶贫基金,帮助协调工会部门资助0元,申请享受高职高专每年元补助以及雨露计划每年0元,三年共计元的国家教育补贴,使李静茹顺利入学,安心就读。还为李发全申请公益岗位,每月元,协调帮扶单位盖房资金1.7万元。从国家到地方三年各项补贴元全部落实到位。
58岁的贫困户杜安学,77岁的老母亲得了脑梗,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儿子30多岁了还未成亲。纪亚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有空就去帮忙干活。年,杜安学家的苹果滞销,纪亚宇跑前跑后联系帮助卖苹果。最后还剩六袋时,实在卖不掉了,为了让杜安学不再考虑卖苹果的事,纪亚宇决定自己买下来。结果在把苹果装上车,给杜安学送钱时,杜安学说给的钱多,死活不接。
就这样,两个人一个要给,一个不接,拉拉扯扯,看果园的狗误认为两人在打架,不由分说地扑上去咬了纪亚宇一口,血当时就顺着棉裤渗了出来。纪亚宇安慰杜安学后,自己到镇卫生院打针、输液。杜安学心中不安,医院想把纪亚宇给的苹果钱送回作为医药费,却被纪亚宇婉言谢绝。
村里有户人家,在一片空地上栽种了十几棵核桃树。村里建设饮水工程,需要占这块地方时却遭到对方阻止。对方承认树栽在集体的地方,但就是不让挖,并且拒绝赔偿,说什么不是钱的事,谁动树就和谁动粗。事情被纪亚宇知道了,他多次找到该户,聊天,喝茶,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终于感动了对方,最后补偿了对方元了事。
情之所系,行之所为。在一次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纪亚宇掷地有声地说:“只要我在桥上村一天,26名贫困户谁家盖房子,我都会上礼元;谁家孩子考上大学,我每年都资助元,直到大学毕业为止!”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雷动。此话并非豪言壮语,却如涓涓细流,融入了纪亚宇的情,浸润了村民的心。
纪亚宇的笔记本有这样一段话:“第一书记虽是最基层的干部,但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有正能量的忧患意识,要始终要求自己代表着共产党人的形象,体现着政府的执政行为。”他不仅是这样写的,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的大无畏气概。
一天中午,村里一男子被其同胞兄长拿着长木棍子追打,男子被打得头破血流,疾步逃出,后面的行凶者穷追不舍。男子无奈跑到村部大声呼喊“救命!”因其兄长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无赖汉,又手持长棍,在场的人唯恐避之不及,无人敢出面阻拦。
当时纪亚宇正在村部和两委加班讨论扶贫工作,听到呼救声后,他快步跑到现场,大声呵斥打人汉子:“住手,有多大的仇,这样打!”听到这一声,那人先是一楞,觉得眼前的第一书记个子不高,声音怎么如此洪亮啊。
不一会儿,打人者反应过来,不就第一书记嘛,能管我家事?就又高高举起手里的木棍,纪亚宇上去一把抓住哥哥的胳膊,大声喊道:“你再敢动手,我就动手了!”打人者一愣怔,再也没敢动手,这才控制住打架的态势。随后,纪亚宇开车把受伤的男子送到豫灵镇卫生院,医生说很及时,否则有生命危险。后来,很多人关切地告诉纪亚宇:“那人是疯子,小心报复,一定要注意安全。”纪亚宇笑了笑,温和地说:“谢谢,我一定注意。”
大概是邪不压正吧,打人行凶者被拘留15天回来后,言语和行为反而像换了一个人,再见到纪亚宇也极为谦逊恭敬。别人取笑打人者就这么认怂了?不是你平时的做派嘛,打人者说:“你们知道什么呀!我是敬重纪书记是条汉子!”
真扶贫、扶真贫,扶贫工作没有惊天动地,它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需要的是一个猛子扎到底的精神。纪亚宇要求自己:不论是贫困户的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还是金融扶贫、危房改造、健康扶贫,自己都是第一责任人。
他经常自己出钱加油、开着自己的车带领贫困户去办理各种事务;驻村工作队员周六、周日不休息,只为方便群众办事;工作实行五天四夜制,白天工作,晚上开会,工作到夜里10点是常态。
纪亚宇历时两个月,对全村至年实施的所有项目受益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全村户名贫困人员的情况全部记录清楚,每半年进行一次动态回访和信息更新,整理建立了长两米的各种贫困需求登记表,上面详细地记录着眼下和长远存在的问题,这份表格也成了纪亚宇和队员开展扶贫工作的好帮手。
年7月17日,纪亚宇了解到村贫困户需求医药应急包、运动鞋、日常生活等用品,他随即协调三门峡市残联向贫困户免费捐赠价值3万元的物品,满足了贫困户的需求。
防控抗“疫”冲在前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纪亚宇全力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用责任和担当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道防线。
豫灵镇是河南省的“末梢神经”,人们也称之为“零公里”。守好河南的西大门,桥上村重任在肩。
疫情期间,纪亚宇舍小家顾大家,他再次把监护老人和孩子的责任全权交给了妻子,带上年夜饭的温度,向桥上村村部赶去。
“我最怕村里人过年走亲戚。”纪亚宇说:“村里人过年不叫走亲戚他们接受不了。得宣传到位,否则前功尽弃。”
纪亚宇带领村组干部党员分片包户、责任到人,对全村进行地毯式排查。对每一户返乡人员逐一详细地摸排登记。为使村民科学地认识、防控疫情,他们通过扩音器播放防疫知识,设立疫情防控检查点,测体温、阻止疫区来灵人员自行隔离14天,到发热门诊做核酸检测。
纪亚宇和村两委干部连续几个月轮流值守。寒风里,纪亚宇坚守在卡点,吃的是馒头就开水。他说:“美美哩,有热水就好。”白雪飘飘的时候,纪亚宇站立在村头,心里想:“疫情过去,瑞雪兆丰年,农民收成好了,日子好过了,我就放心了。”
一间帐篷,承载着责任与担当。纪亚宇忍受着倒春寒的来袭,带领村委党员干部为群众排难解困,采购生活必需品送上家门;用勇敢和无畏日夜奋战,在桥上村树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为打赢防疫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期间,纪亚宇第一时间带头捐款元,协调单位、个人捐款捐物2.46万元,购买口罩、食品等帮助贫困村群众抗疫自救。
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