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油,又被称为“东方神油”,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几乎是家家必备、外出必带的灵药。很多人都用过它,如今却少有人知道它的由来。
其实,万金油并非远古传下来的神药,而是一百年前由客家华侨胡文虎兄弟发明出来的。正是凭借这小小的万金油,兄弟二人成为南洋巨富、爱国商人的楷模,他们传奇的人生也留下无数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少年立志,行善济人
胡文虎,年生于缅甸仰光,父亲是来自于福建的客家人,以开中药铺为业。10岁那年,胡文虎被送回老家,接受传统中式教育,而弟弟胡文豹则留在缅甸,接受西式教育。
胡文虎不爱上学,却对药行的事情格外感兴趣,父亲见他如此,几年以后便将其接回缅甸,在药铺中帮忙。父亲开方取药之时,胡文虎就在一旁仔细观察,一学就会,空闲时他又自己研读医书,很快便能上手诊治疾病了。
胡文虎性格刚毅、热心,从小就将梁山好汉视为榜样。他为人诊治疾病时,只收很少的诊费,遇到贫困人家,连一文钱都不要;开药之时,也尽量为别人开实惠适用的方子,从不把买药赚钱作为行医的目的。所以,胡文虎虽然年纪轻轻,但医德却受到当地所有人的称赞。
有一年乡里出现特大灾荒,胡文虎亲眼目睹无数家庭陷入贫困,大人带着孩子跪在地上,流着泪将儿女卖人。那时,他想去帮助别人,却有心无力,只能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有能力、发大财,像及时雨宋江一样,仗义接济天下穷人。
周游天下,发明“神药”
年,父亲去世了,临走前他对胡文虎兄弟谆谆嘱咐,希望他们将中药铺经营下去,发扬光大。兄弟二人立志完成父亲遗愿。
安葬好父亲,胡文虎将药铺事务交给弟弟打理,自己前去周游祖国及日本、暹罗等地,考察中西医行业。考察中,他接触到一种名为“玉树神散”的方子,可以清神解暑。南洋地区气候炎热,中暑是人们常见的病症,胡文虎认为可以将“玉树神散”进行改良,研发一种在南洋便捷、易用的药品。
胡文虎根据中西医理,采择中、缅古方,又聘请多位医师、药剂师进行科学实验,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调配出了一种既能外抹、又能内服、携带方便、价钱便宜的万金油。这种“虎标万金油”一经上市,很快风靡南洋,传遍中国、印度、日本等地,成为家家必备、老少咸知的神药。胡氏兄弟也因此暴富,胡文虎被誉为“万金油大王”。
创办报业,为国呐喊
在宣传“虎标万金油”的过程中,胡文虎看到了报纸的巨大力量,于是受到启发:为什么不自己办报纸宣传呢?
年,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了第一份报纸《星洲日报》,该报取得不错的业绩。此后,胡文虎接连创办了另外16家报纸,每份报纸都以“星”字冠名,组成了庞大的胡氏星系报业集团。胡氏兄弟也在“万金油大王”之外得到了“报业大亨”的名号。
当时日本不断侵略中国,胡文虎深感痛心,于是改变创报初衷,将旗下报纸作为为国呐喊的喉舌。他说:“(星系报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专以服务为前提,宣传抗日救国,竖民众之信念。”他用报纸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歌颂国内的抗日英雄,号召海外华侨为国家捐钱捐物。
日本侵占东北,胡文虎首捐2.5万元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淞沪抗战爆发,胡文虎立刻从银行电汇国币一万元给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前线救伤之用;不久又直接给十九路军汇去一万元,并捐赠大批“虎标良药”和其他药品。他还出钱直接组织华侨救护队,回国参加抢救伤兵工作……
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大事件中,星系报业的英文报纸大量刊发,曝光日军的残暴行为,为中国抗战赢得世界舆论做出了非凡贡献。
投身慈善,报效桑梓
胡文虎常说:“自我得之,自我散之,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赚了钱之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实现少年时周济天下穷人的理想。
在祖国困难时期,胡文虎激励海外华侨、华人团结一致,积极推动桑梓建设。为了改善家乡生活水平,他出资8万元修筑闽西公路,投资20万元兴办福州自来水公司,还在自己的《星州日报》发行“新福建”专刊,用以宣传、推动福建省建设计划。
胡文虎十分看重教育,他在新加坡等地大量创办华人学校,如新加坡民众义务学校,该校有学生多人,很多都是华侨贫困子女。对其他学校如南洋女校、崇正学校、养正学校、静方女校、南华女校等,也都或捐设备,或助经费。
在内地,胡文虎先后捐助过上海大厦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福州福建学院、厦门大学等诸多院校。抗战前夕,他还捐出万港币,准备10年内在中国兴建所小学,争取每县办一所,以实现在国内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夙愿。虽然因为战争,此计划未能实现,但他的爱国慈善精神却毫不失色。
此外,胡文虎还独自创办或捐助了40医院、孤儿院、养老院,并捐办了收容流浪儿童的上海儿童教养所、广州儿童新村等慈善机构。广东解放以后,胡文虎两次以私人名义致信叶剑英,表示愿意为广州儿童教养院捐港币13万元,修建礼堂一座;为贫困同胞捐救济米2万斤;并认购折实胜利公债2万份。
胡文虎是那个时代海外华人的缩影,为了梦想漂泊异乡,筚路蓝缕创办事业,然后回报祖国、家乡。历史继续推进,时代不断更迭,但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爱家的赤诚之心却永远激励着后人。(图源网络)
(来源:中华善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