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基层侨乡行丨让祖国有自己的胶园, [复制链接]

1#

“版纳胶源”纪念碑

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年来,中国共产*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开展“声声祝福送侨乡,浓浓关怀暖侨心”暨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侨乡行活动,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第二站:西双版纳州橄榄坝“版纳胶源”。

在橄榄坝平坝中央,景仑公路30公里处的橡胶林里,有个形似傣家缅寺的小纪念亭。亭子顺坡而筑,四柱紧托亭顶,飞檐翘角,格调别致,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版纳胶源”纪念亭。亭内竖立着一块高2米,宽1米的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版纳胶源”四个大字、背面镌着被橄榄坝人民称为“暹华六君子”的钱仿周、李宗周、吴德标、姚福美、林冬兰、郑开庭怀着“让祖国有自己的胶园”的理念,排除万难从泰国引种橡胶回祖国的纪念碑文。

“版纳胶源”——版纳万顷胶海之源,被光荣地载入了中国橡胶事业发展的史册,也在世界橡胶史上创下了奇迹。我们走访了钱仿周、李宗周的后人,试图还原橡胶林白色乳汁能在中国涓涓流淌着的传奇故事。

李宗周(前排中)

李宗周教女儿割橡胶

版纳胶源开拓者

年11月,钱仿周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大桥镇钱西厝村。自幼生长在一个知书达礼、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家庭中。年秋,钱仿周随人渡海至北婆罗洲落脚于诗巫,帮人割橡胶,三年后奉母命回国,继续攻读中医。年10月再度出国经马来西亚到泰国童颂那汶经营杂货、药材生意兼行中医。数年后稍有积蓄,改营板厂,炼制牛奶、种植橡胶,逐渐成为当地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他从小深受祖父的教诲,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虽栖身异邦,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但时时刻刻都牵挂着自己的祖国。

钱仿周掌握了橡胶从种植到炼制的全套技术后,联想到祖国落后的橡胶业,他立志回国,为祖国橡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这个念头一出,几乎一刻也不能等待,回国后他去的第一站是海南,觉得这里和泰国的气候最相近,经考察发现海南已大面积种植橡胶,条件虽适宜,但易受台风影响,不是最理想的地方。

年,他听闻云南西双版纳可以种橡胶,拿出地图一看,西双版纳地处北纬22度上下,与当时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论断的“橡胶树仅适合生长在北纬15°以南的热带地域,北纬17°以北是植胶禁区”,相差甚远。敢不敢挑战权威论断,敢不敢向“植胶禁区”冲击,钱仿周一时拿不定主意。他思来想去,觉得耳闻为虚,眼看为实,遂于年冬只身一人,跋山涉水经缅甸到西双版纳车里县(现景洪市)勐罕橄榄坝做了二十余天的考察,详细观察了该地方的土壤、气候、作物生长情况后在笔记里记下:“这里时值隆冬腊月气温最低的时候,夜晚白霜满地,该地此时却见春季作物如南瓜、丝瓜等藤蔓篱边,其他作物如椰子、槟榔、牛肚子果(菠萝蜜)、芒果等热带水果到处皆有。澜沧江边沙洲上老百姓的花生蓬勃生长,而这些东西在内地此时早已绝迹了。”他得出结论,西双版纳是块理想的种橡胶宝地。

报国心切的钱仿周说干就干,年春,他带领侨胞叶南路、卓同泰来橄榄坝开垦苗圃,准备育苗种胶。是年秋,又带领钱长琛、陈团隆押运五十万枚种子来橄榄坝,但由于交通不便,车运马驮,耽误太久,种子霉烂,不能发芽,第一次育苗终告失败。钱仿周秉性刚强,不屈不挠,回泰后继续研究胶苗远运办法,终获成功,但时值日本*队南进,版纳种胶,又一次受阻。

年,钱仿周又派叶国齐、杨森海带一千株胶苗、按照他研究的办法,将椰子壳捶成椰线,与肥土搅合,把每株胶苗的根须一一包裹起来,集装在木箱里,顺利地将胶苗运送到橄榄坝,暂时种植在乡公所内。年4月钱仿周又一次来到橄榄坝考察试种结果,他看到胶苗长势很好,立即返泰组建暹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于同年7月1日率领姚福美、吴德标、李宗周、林冬兰、郑开庭带着二万株胶苗从泰国素旺曾里出发,踏上了前往祖国云南车里(现云南省景洪市)橄榄坝创建暹华胶园的艰难历程。他们乘火车、坐汽车,到达泰国边境。但因当局严禁橡胶苗出境,6人及橡胶苗被截。在橡胶苗被扣押的半个多月里,他们心急如焚,来回奔波,反复交涉,最后以罚款铢泰币准予通行。过了这道关卡便进入缅甸境内,这里虽无海关阻拦,但交通极为不便,从缅甸景栋到云南打洛和勐海,只有走马帮小路。当时正逢雨季,路断人绝迹,马帮无踪影,而橡胶苗如果误了日期就难以栽活。在这紧要关头,钱仿周果断决定,他和吴德标留下来找马帮运苗,李宗周等四人先往橄榄坝曼龙岱,抓紧时间开荒,做好种植胶苗的准备。

经过“暹华六君子”的共同努力,年8月下旬他们在曼龙岱种下余株橡胶苗。橡胶苗种下后,成活率虽然高,但由于这里地势低凹积水,胶苗由绿变*,生长缓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翌年雨季,“暹华六君子”又将种植的橡胶苗全部移植于曼松卡(现在的版纳胶源),共计余亩,创建了西双版纳最早的胶园——暹华胶园。胶园的名字是钱仿周取的,在汉语里,“暹”是日光升起的意思。

年以后,钱仿周又两次到泰国经缅甸运苗,但都遭受阻挠,人和物被扣押,没成功,此后,由于边境封锁与董事会失去联系,资金来源中断,开不起工钱,民工告辞,围篱失修,牛群糟蹋,后又发生森林火灾,到云南林垦局普洱分局接管时,胶树仅剩九十一株。年3月,种下的胶树已满六年,他首次对其中十二株进行试割,胶树第一次流出了涓涓胶乳,胶树每割一次产乳胶三十毫升左右。乳胶经土法加工成胶片后,送云南特种林试验场和海南、上海等有关部门鉴定,证明质量合格,西双版纳试种天然橡胶获得成功。

从年回国考察,到把胶园交给国家,二十年的时间里,钱仿周的世界里几乎只有橡胶,想的都是怎么在自己的国家种植出更好的橡胶。在这个过程中,钱仿周有时每年几次跋山涉水往返于云南边境与泰国之间,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为了祖国的橡胶业,他三次被捕入狱,备受牢狱之苦;为了祖国的橡胶业他受尽旧*队残余、地方势力的欺诈、迫害;为了祖国的橡胶业,他被迫妻离子散,无法回泰团聚。这一切他全部挺过来了,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是他的浓浓中华情,拳拳报国心。

人民*府接管胶园后,钱仿周参加了工作,曾担任云南省农林厅滇西工作队、普洱区林业工作站、云南省垦殖局普洱分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作物试验场等单位技术员,赴滇西、下海南、蹲景洪,为祖国的橡胶事业,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年1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时,钱仿周被选为首届州*协委员,年再次连任,随后又出任云南省*协委员。

年6月,钱仿周因身体欠佳,退职回到福建老家,仍发挥余热,为家乡人民行医治病,受到家乡人民爱戴。年7月离世。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先后报道了钱仿周和一批泰国归侨在西双版纳试种橡胶获得成功的事迹,年《云南日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华诞的专稿中,把钱仿周和李宗周与云南杰出的少数民族公众领袖人物刁安仁并提,颂扬他们探索开拓天然橡胶产业的丰功伟绩,称之为“爱国志士”。

原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刘树生,年曾在西双版纳访问过钱仿周,了解当年钱仿周等爱国归侨在西双版纳试种橡胶的艰辛奋斗历程,刘树生为此赞叹万分。在他年出版的《脚步的回声》一书中,刘树生在相隔已经半个世纪的时刻,还念念不忘此事,首次披露他年访问钱仿周时当晚记下的感想:

其一:一片胶叶一片心,

滴滴胶乳变成金,

一片胶林万般情,

橡胶青史歌功臣。

其二:海外赤子报国心,

百折不挠情意深,

今日种下一片绿,

明朝神州处处春。

刘树生在书中深情地说:“我把这两段藏了近五十年的顺口溜拿出来,既表达对钱仿周先生在天之灵的告慰,也是为今天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橡胶事业擂鼓。”

 版纳胶源守护者

年5月,李宗周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隆德洋村,家里贫寒,7岁时在本村的教堂里只读了半年书即告休学,随后便帮人放牛、看羊、砍柴以谋生,直到13岁才回到自己家。

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李宗周很小就与邻村陈家定了亲,年,岳父陈道随一家为了生计迁到马来西亚,并在那里买了一块胶园经营。年,陈道随回国治眼病,回去时,李宗周想随岳父一起同往,岳父欣然应允。就这样,李宗周14岁便远离故土跟随岳父从福州坐船经厦门、汕头,过南沙群岛来到马来西亚一个名叫水兆湾七条路的小地方,开始了他在东南亚的漂泊。

刚到国外,人生地不熟,李宗周只好跟着岳父学习割胶、制胶技术,之后便帮岳父和其他园主割胶,这样度过了8年整。年,李宗周回到福建古田同少年结发的陈碧珠女士结了婚,不久,又带着妻子回到马来西亚。年,在泰国董里,李宗周积攒了二千多铢泰币,准备买块橡胶园自己经营。正在这时,他遇到了钱仿周,一个更宏伟的理想吸引了他——在自己的国家种植自己的橡胶。

年5月的一天,经钱仿周和李宗周联络好的侨居泰国的部分华人在董里聚会。他们为了在祖国云南的车里县(现在的景洪)橄榄坝发展橡胶,准备创建暹华树胶垦殖股份有限公司,每股股金定为铢。当时加入这家公司的有六十多人,共筹资25万铢。公司成立后由钱仿周任经理。李宗周在国外生活了二十多年,他还是感觉像无根的浮萍,他希望在自己的国土种植自己的胶园,毅然把家里仅有的铢泰币全部投入了公司。

公司成立不久,钱仿周挑选了身强力壮和懂得橡胶种植技术的李宗周、吴德彪、郑开庭、姚福美、林冬兰等6人,准备装运胶苗启程,李宗周作为先遣队员之一,告别了爱人、小女,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一行人历经艰险终于抵达版纳,胶苗种植后成活率较高,但由于地形低凹、积水,苗子变*不长,李宗周勘察地形后,发现曼松卡一带呈半丘陵状,土地宽阔肥沃,离寨子也比较远,是植胶的好地方,他们决定把胶园迁到这里。这年春天,便请傣族开荒挖穴三百余亩,雨季时,将原曼龙岱定植的胶苗全部种植到曼松卡(也就是现在的版纳胶源所在地),移植后的胶树长势喜人。为了扩大种植面积,钱仿周留下5人看守胶园,他独自一人回泰采运胶苗。此时,正值国内战争席卷云南,南逃的国民**残部在车里、勐海等地横行一时,兵荒马乱、匪盗猖獗,钱仿周一去半载未归,群龙无首。年3月,吴德彪、郑开庭、姚福美、林冬兰都回泰国去了,看守胶园的重任就落在了李宗周一人身上。

由于资金短缺,付不起工钱,请来帮忙管理胶苗的短工也纷纷离开。不久,胶园荒芜、围篱失修、牛马长驱直入,2万多株胶苗被牛吃马踏损失大半,到年初只剩下七千多株。

祸不单行,正当橡胶遭受牲畜糟踏之际,李宗周害起了疟疾,整天发冷发热,全身无力,走起路来好像“踩高跷”,当时缺医少药,手里又没有钱,在无奈的情况下,李宗周把从泰国带来的唯一一个铜质挂钟卖给了曼法村缅寺,暂时换来一点救命的钱。尽管喝了药汤,李宗周整天还是昏昏沉沉,可他还是撑着虚弱的身子巡视胶园,希望能保住这最后的七千多株橡胶树,不辜负暹华公司六十多位爱国华侨的重托。

年泼水节前夕,天气炎热,胶林干燥,傣族老乡在林地旁割草烧坝,引起大火,一时浓烟滚滚四处蹿燃。胶林一带茅草比人还高,火灾难以幸免。当时李宗周和妻子拼命将芭蕉树砍倒,用芭蕉树皮把胶树裹住,才裹了四百株,大火便烧到眼前。他眼睁睁地看着胶树被大火吞噬,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李宗周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火灾后,经过清理,包裹芭蕉皮的胶树成活的只剩三百多株。但由于人少力弱,仍抵不过诸多灾害的袭击,到年7月,由于兵荒马乱,土匪猖狂,解放后中国与泰国未建立邦交,无法联系,资金接济中断。在这种情况下,钱仿周代表暹华公司致函云南垦殖局普洱工作站,请求由他们接管胶园,李宗周和妻子协助看护管理。此时橡胶树仅存91株。

年,云南地区的植胶由试种转入全面发展阶段,国营橄榄坝农场也于年诞生,李宗周也由一个为生存而苦斗的植胶者变成了新中国的橡胶工人。李宗周成为农场工人后,四十多元钱的工资就是全家的开销,一直到年2月退休,工资也只升到71.5元,但他从来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补助,还教育儿女们能吃饱、穿暖就行。他退休后,在农场等上级领导关怀下,在景洪市内给他建了一套住房,但他离不开这片神奇的土地(版纳胶源)回绝了。

退休后,李宗周想找些事做来补贴家里,有些橡胶个体经营者知悉后,想叫他去帮助指导,月薪是元(那时候可说是高薪了)。这时景洪养路总段需要聘请一个种植橡胶的技术顾问,李宗周听说后,就放弃了个体经营者的高薪聘请,愉快地接受了只有50元月薪的养路总段橡胶基地的聘请,当起了技术顾问。他吃在山上、住在山上,同年轻人一起上下班,不顾年高体弱、蚊虫叮咬,一直工作到自己生病得了脑血栓后遗症躺在了床上为止。他身在病床上,但仍牵挂着版纳橡胶事业的发展,他为了祖国的橡胶事业,生命不止,战斗不息,一直到年6月不幸而离开人间。

李宗周为国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激励和影响着家人。他的女儿也毕生从事着跟橡胶有关的事业。

橡胶林白色乳汁

展现“版纳胶源”历史的墙画

 版纳胶源建设者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橡胶原料成为当时最紧缺的策略物资,自力更生开展橡胶种植成为国家燃眉之急,钱仿周和李宗周是为中国橡胶梦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在没被大众所熟知的背后,还有众多的人为中国的橡胶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年4月,昆明*区名转业官兵携带部分轻武器,屯垦戍边,在勐海县建设了西双版纳最早的国营橡胶农场——拂晓农场;年3月、12月和年1月,中央抽调广东橡胶垦殖区的大批干部和技术工人到云南组建国营橡胶农场;年至年间,按毛泽东主席要求,来自湖南省祁东、祁阳、醴陵三县的4万名支边青壮年携家带口先后来到西双版纳、德宏州等地橡胶农场,随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开荒植胶工作,这些来自内地的创业者在原始热带森林里开垦出成千上万亩橡胶园,建设了拂晓、景洪、勐养、橄榄坝、东风等10多个县级国营橡胶农场,扶植出价比*金的适应高纬度耐寒橡胶树种。年至年间,在中央“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来自上海、北京、重庆、昆明的数万知识青年到西双版纳州插队、插场落户,参与橡胶种植队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变革开放,当地少数民族又纷纷参与民营橡胶种植,把自留山、自留地开垦成为胶园,橡胶种植呈爆炸式开展。

西双版纳橡胶垦殖区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奇迹,首次在热带北部边缘非传统植胶区大面积植胶成功,创造了橡胶大面积单产世界当先的纪录,将植胶天文北移5个纬度,建成了中国最好的天然橡胶基地,年干胶产量占云南省总量的80%,约占全国产量的30%,靠的是70多年来,几代植胶人的艰苦奋斗。

如今的西双版纳,海拔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茂盛的胶林,满眼的绿,伸手可触摸的云,39.5℃的风沁人心脾,历史的车轮曾在这里滚过,沧桑的岁月深埋于胶土下,过去的终将过去,但这始终都是一块不能忘记的土地,不能忘记的还有为祖国橡胶事业贡献一生的他们。

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供稿供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