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三峡新媒体讯(文:翟勇)秋天播种,冬天孕育,春天生长,初夏收割。小麦的成长的过程无异是漫长的,需要经过四季轮回,风霜冰雪的洗礼,日晒雨淋的磨砺。才能破土成芽,又从嫩嫩的不起眼的矮小的苗儿,迎着东风一节节拔高。
在暮春时节,其身材长到极限,修长挺拔的身姿和着青青的麦叶随风招展。麦穗又在麦秆顶头长出来,并慢慢开花长大,仿佛昂首向天“歌唱”,又在初夏时节一身青绿转化为遍体金*,转眼之间又从昂首挺胸转化为羞涩低头。物种破土而出、拔节生长、成熟枯萎的生命轨迹,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在大自然的伟力下,万事万物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显得如此美妙、神奇。
麦子熟了,饱满的麦穗低下了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的柔美姿态,那是经历岁月风霜以后沉甸甸的真实写照。每一株熟透的麦子,从根茎到麦穗通体金*,而无数的麦子仿佛无数的*金,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金灿灿中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风吹而过,一望无际麦田之中麦浪滚滚,仿佛舞动着无数金色绸带,摇曳多姿、此起彼伏,盛大的场景,让人惊叹不已。那种色彩,纯天然的金*,远远比梵高笔下的《向日葵》的色调更自然、更令人震撼,而这种震撼并不会因为岁月的流失而消逝,相反历久弥新,让人永远无法忘怀。大自然*斧神工,只能让我们凡夫俗子心怀敬畏、由衷敬佩。
热心肠的布谷鸟,不顾炎炎烈日,不惧路途遥远,不厌其烦地提醒着人们麦子熟了,该收割了,似乎连嗓子喊得嘶哑都毫不吝惜。每每听到布谷鸟这样密集的田野间啼叫,不用翻*历,也不用去农田,你就知道麦子熟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收割小麦无异是一年中农民最为重大的时节,收获的是一年四季餐餐顿顿都要吃的食物,谁又能不慎重和期盼。每年五月初,老家的乡亲们都会提前就把自家的晒麦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多家都会牵着牛用几百斤石碾把场地碾轧得平平整整,在收割以后,从打到晒,从晒到收,都要在晒麦场进行。
在此期间,乡亲们都会把放置一年的,在收割小麦中需要用到农用工具拿出来,检测维修以备收割之用。镰刀因为一年没有用过已经锈迹斑斑,但经过磨刀石反复打磨刀口就会锋利无比,在明亮的电灯下闪着寒光,只有磨得锋利割麦速度才快。人力车也拿出来,我们那里叫“拉车”,拉车是两个轮子,需要用打气筒把两个轮胎打满气,车子才能装得多,关键时刻才不“掉链子”。
这时候很多家庭还会用大塑料壶装满满满一壶*酒,我不知道为何在割麦时候喝*酒,是解渴、提神、解乏还是怎么?有什么来历和讲究,我并不知晓,也许是人们约定俗成罢了,早已习以为常,存在就有道理,习惯之下也就代代相传。还有用草木灰、*泥巴和盐的腌制一个多月的咸鸭蛋也会横空出世,洗干净煮熟以后,那金*的咸鸭蛋*的油可以流出来,那种醇香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这是我到目前依然非常喜欢喜欢吃咸鸭蛋的原因——色香味俱全!
我还记得,割麦的人们都会带着馒头或者自家烙的烙饼,因为早上时间宝贵,早餐只能就简,实际上乡亲们早餐相当简单,甚至寒酸——一个馒头、一碗稀饭就是早餐。就是在农田中抽出间隙,风卷残雪一样快速把食物消灭干净,继续努力割麦。劳动人民的艰辛,让我每每回忆起都来自乡亲们怜悯的内心酸痛,哀民生之多艰!
割麦子是个奇妙的事情,需要起来的很早,因为早上天气凉快,可以趁凉快多干一会。鸡鸣时分,天都没有亮,可是人们都已经准备停当,拉着拉车、装上装具、提着马灯,早早赶往自家的田地。
由于麦穗长着长长的麦芒,而麦芒如果扎着或者刮着皮肤就会很容易把皮肤划伤,汗水流过刮伤的地方就会火辣辣的疼痛。为了防止刮伤,割麦时都人们都会穿上厚厚的外套,脖子上也会横搭着一条毛巾用于擦汗,为了防止太阳灼伤皮肤,还要带上草帽。
收割庄稼靠的是经验,长年累月的收割,让人们都积累很多经验,农民靠庄稼而生,收割小麦为食,自然割麦高手比比皆是。有经验的人们,即使在夜色中凭借感觉就能完成从割到捆过程,如同庖丁解牛一样,熟能生巧。
只见他们弯下腰、拱起背,先用镰刀从小麦的根茎下手,割下一把小麦,然后把镰刀夹在咯吱窝,左右手把小麦分开成两把,攥在手里,用手一拧,就把两手中的麦穗头处打结在一起,再用手一拉,就做成捆绑麦子的绳子,拉直横放在脚下,用来捆绑割下的麦子。乡亲们这种取之于麦用之于麦的经验和智慧,让人很是敬佩,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学问不仅仅是书本上写的,还有实践中得来的,都很有裨益!
割麦时,上前一步,左手反转搂定住一片麦子,右手持镰刀在小麦根茎处猛力一回旋,一瞬间,刀与麦秆接触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那是镰刀割开小麦空空长长的秆子的声音,有点像爆炒*豆,但是声音比较沉闷。把割下的麦子放在打好的“麦秸绳”上,凭感觉麦子放得差不多需要捆起来打结,就把镰刀放在地上,双手分别拿起地上“麦秸绳”的两端,把割下的麦子一起捆起来,为了捆绑的足够结实,还需要用一个膝盖顶住,双手用力拉紧,拧成活扣,把捆好的麦子竖立起来,因为麦子已经成熟,所以竖立可以防止麦穗掉落。
早上是割麦的*金段位,大家都埋头苦干,只听到挥动镰刀收割的响声,没有听到谈天说地随意聊天声音。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效果一定是很明显的。待到天明时刻,地里的小麦就变成一堆堆的麦秸堆,人们回顾收割过的麦田,成就感就会悠然涌上心头。天色大亮,半人高的麦田地变成只有脚脖子深的麦茬,感觉天地之间一下子显得空旷精神起来!
正在拼命收割的人们都盼望太阳公公晚点出来,可是太阳公公却是有着严格时间观念的,准时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之中。六月的天,太阳一出来就金光四射,更带来那火辣辣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火热感越来越明显。太阳到达头顶时刻,就如同朝天椒一样外表鲜红似火,内心灼热的让人泪奔。热浪滔天,太阳的直射的温度仿佛可以将一望无际的麦田点燃。
一望无际的麦田,哪有树荫可以乘凉?头顶烈日,让人不敢直视太阳,而光线却肆无忌惮透过厚厚的衣服,让身体都在灼烧,皮肤开始发热,而后汗水就会顺着毛细血管渗出,越来越多的汗水会顺皮肤滑下,就感觉如同无数只蚂蚁在身上爬,又痒又湿的感觉真的是让人崩溃。草帽也覆盖的只是头部那一个部位,即使戴着草帽依然汉流浃背,白羊肚毛巾,在反复擦拭中已经变成花色。
可是这样的苦和累,在置身于割麦的乡亲们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丰收的喜悦早已冲淡割麦的艰辛,金色的麦田又点燃起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他们善良淳朴的心中,只要生活有希望,再多的风雨都可以坦然以对!
成捆的麦子,一摞摞装上人力车,满满一大车,再用绳子系好。手拉车,脚蹬地,肩膀上还套着拉车的绳索,把割下的麦子拉到的晾晒场去晒。
打麦机早已迫不及待等着,像饥饿许久的猛兽,一捆捆的麦子塞进去,狼吞虎咽,饥不择食,咀嚼的声音低沉如同牛吼,还兴奋冒着黑烟,“吃”进去是正捆麦子,“吐”出来的一边是一颗颗饱满的金色小麦,一边是金*的麦秸秆。
麦秸秆是农村做饭时用来引火的,农村以前都是柴火灶,麦秸秆松脆易燃,点火之用那是物尽其才,可是麦秸秆作用远远不止于此,还可编织草帽用,废物利用,环保经济,遮阳避晒兼而有之,何乐而不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们编织的麦秸“辫子”,还可以卖钱补贴家用。
堆得高高的麦秸垛是小孩子们捉迷藏的最佳场所,总有手脚麻利的小男孩,飞快爬上麦秸垛,躲在顶上不动,听麦秸垛下同伴寻找的脚步声骤然而来,又听到脚步声急忙而去,只有屏住呼吸,许久不见动静,才又慢慢放松,躺在松软的麦秸垛上看天观云,神游万里,不一会就甜甜睡去。
麦子打出来以后,必须晒干才能入库,晾晒需要多天功夫,晾晒以后归仓既不担心发霉也不担心生虫。
夏天中午是晾晒最好的时间,晾晒时候还有人专门看守,既要驱赶鸟雀来吃,防止家禽糟蹋,还要负责翻晒,让所有的麦子都充分接受阳光,多日暴晒,会让小麦粒变得“精瘦”起来,最后用牙齿咬着麦粒发出嘎嘣嘎嘣脆响,就表明麦子晒好了,可以装袋归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饱满的小麦的折射着晶莹的汗水,小麦从收割到装仓的整个过程,每一步骤都倾注乡亲们无数心血,每一颗都来之不易,每一粒都值得你我珍惜!人最谦卑时最伟大,“低头”而又饱满的麦穗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的自然规律和生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