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郑州晚报」
看不见亮光的人,多么渴望有一双健康的眼睛,去寻找黑夜里的星辰,观看缤纷的自然。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名篇源地,在源远流长的溱洧河畔,有一座远近医院,几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谱写一曲医者大爱的动人乐章。
医院是全省规模大、综合水平高的县(市)医院,现有医务人员近人,其中在编职工40多人。医院拥有一流眼底断层扫描系统等先进设备,有科研实力雄厚的杨元璋疑难眼病研究所,有全省首支县(市)扶贫医疗队。近年来,医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
郑报全媒体记者刘书芝通讯员李石岩/文
通讯员王鸿涛/图
医院报道登上《人民日报》
年1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消息《双目失明的老贫农看见了红太阳》,报道了一名30多年的“瞎”老汉,被密县(现新密市)眼科医生杨元璋治愈的事迹。杨元璋医院院长,现任新密市杨元璋疑难眼病研究所所长,至今从医70余载。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由小到大,逐渐迈上医疗水平高峰。杨元璋成为河南省第一个登上《人民日报》的县(市)医生,他和医院同仁共同书写了一个传奇。
科技研究攀高峰
从最初的乡卫生院眼科开始,杨元璋和他的助手们就开始了农村各类眼病研究。没有试验标本,他们就饲养兔子,解剖兔眼;没有器械,大家就自己设计制作。靠着这样的拼劲和钻劲,医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眼病问题。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手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杨元璋作为河南省16个代表之一参加,并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从此,杨元璋和他的团队更加坚定、更加努力,在科技研发的道路上尽情驰骋。年初,“实质性眼干燥症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随后,“泪囊鼻腔镶签术研究”“术后埋藏麝香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等先后荣获省科技进步奖。
与此同时,医院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90多次,成功举办了河南省六届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接待国外医学界专家、学者30多起。近年来,医院每年有10多篇专业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大会上宣读或入选论文汇编。
“大篷车”医院赢好评
从年春开始,该院就积极参加国家倡导的送文化、送科技和送卫生“三下乡”活动,宣传眼科保健知识,普查眼疾患者,赠送药品。牛店镇有一家庭性眼病住户,生活困难,没钱医治,该院对3个人进行免费手术治疗,使他们重见光明,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就业岗位,跨上了富裕路。该院购买了车载手术台专用车,每年组织医疗服务队携带器械和药品,进村庄、入农户,为群众治眼病。据统计,至7年10月,该院主诊患者13万人次,受益群众22万人次。现在,医院坚持送医下乡,定期举行义诊活动。医院成立了扶贫复明医疗队,4次赴漯河、许昌和平顶山等地市开展诊疗活动,还多次远赴西藏、青海和安徽等省区开展援助服务,救治了当地近3万名眼病患者,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白内障治疗屡获殊荣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是一项防盲治盲的全国性大行动,计划5年内实施万白内障复明手术,初步控制白内障致盲的增长。起始时间是年初,由国家卫生部、中残联会同国际红十字会实施。这年,省残联确定医院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不怕困难、风雨无阻,或奔赴农村普查登记,医院诊治病人,为广大群众健康付出了艰苦劳动,流下了辛勤汗水。7年,省政府和香港慈善家合作发起“澎年光明行动”,在全省开展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该院又被设医院,一方面配合省医疗队工作,一方面筛查病人、诊治患者。在国家和省市长达10余年的各类白内障治疗行动中,该院齐心协力、积极担当,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先进集体、郑州市助残先进单位和新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步
“我们是播撒光明的使者,用真心呵护心灵之窗,我们是光荣的白衣天使,为人们带来幸福和阳光……”高昂的院歌,时常激荡在新密的山山水水,扶危济困、服务群众已成为医院永恒的主题。
年以来,医院以“常见老年眼病防治知识大讲堂”活动为载体,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全市各乡镇,走进村组,讲解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病防治知识,为全市65岁以上老人检查眼病13万人次。活动中,发放眼药水、赠送老花镜,让困难老人摆脱眼病困扰。
同时成立“省青年近视眼防控中心”,联合教育局和乡镇中心校,到市直20多所学校、乡村多所中小学及30多所幼儿园举办眼病预防讲座,传授眼保健方法,发放近视防控知识图册,为特困家庭免费定配眼镜余副。两大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广大群众减免各项费用多万元,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今年暴雨发生后,医院积极捐款捐物,并派出医疗队下乡支援。在疫情防控中,院长杨丽霞、书记刘建忠带领医务人员不分白天黑夜战斗在一线,开展核酸采样,组织喷药消杀,值守交通卡点,为打赢防控战贡献医院的力量。继承、创新、发展、奉献,这是该院的院训,也是立院之本。在奔向新的伟大征程中,医院将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