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这位才女,似乎人尽皆知。她是著名女词人,我国古往今来最杰出的女文豪之一。她在词艺上创门立派,独具成就。她的词,擅用白描律韵,崇尚典雅情致;意境新奇,语言清丽。并提出“词乃别是一家”之论。否定以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抑扬顿挫、情辞慷慨,与词相较又别具风味。她的散文也非同寻常。同时,她又是一位独立知性,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非凡女子。总之,大家都知道她是位多才多艺,饶有风骨的一代才女。
然而,对于她的人品操守,她的侠义心肠,她的重情重义以及她的忧国忧民情怀等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品格,却都被她的才气所掩盖了!她的一些可歌可泣的轶闻遗事也大多不被人们熟知。在此,就我所知她在这些方面的事迹向大家作一扼要介绍,以便人们对这位伟大女性有更全面的了解。
她就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正宗婉约派代表“易安体”创始人李清照女士。
早在李清照还是闺中少女的时候,她的文学天赋和过人胆识就显露出来了。
一日,李清照父亲,礼部外郎李格非正伏案阅卷。此时李清照将自己写的一篇“词论”文章拿来向父亲讨教。李格非展开文稿一阅,便激动道:“嗬,孩儿好大的口气!连欧阳修、苏东坡都给评论上了,他们可是词坛翘楚啊!”清照听了俏皮一笑道:“翘楚又怎样?他们虽然作品高超,但也不是十全十美呀!也还是有推敲的余地呀。”李格非听了又惊又喜,觉得女儿讲的也有道理,不禁连连含笑点头。李格非望着才华横溢的女儿,一时皱眉慨叹道:“唉!可惜我儿误为闺阁.......”清照见父亲如是说,不以为然道:“闺阁又怎样?闺阁就低人一等了?古时不是有闺阁花木兰替父从军吗?唐时不是有闺阁樊梨花挂帅征西吗?中国自古不缺巾帼英雄,如今女儿难道就无可作为吗?”李格非一听,心中更是惊叹不已。随即,他拿出一张请柬,说这是大晟乐府为庆中秋佳节,特邀名流雅士前去参加诗词歌宴大会,你也被邀在列。此次........,李清照忙打断父亲的话,“孩儿不愿意去!如今金兵入侵,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谁还有心情去附庸风雅,滥制些粉饰太平的应酬诗词?”
父亲听了忙解释道:“这次可不一定是以往那样。因东道主是我故交,也是你熟悉的周彬言大人,他的为官之道,为人之道人所共知。是一位忠勇爱国,体恤民情,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说不定他要趁此机会借题发挥哩!”此时一旁的母亲王氏也微笑着劝女儿,说这次被邀请的人选也有金石家赵明诚公子。清照与明诚是幼订婚约青梅竹马的一对,现两人有好久未见,难道不想趁此机会一聚吗?清照听母亲提到赵明诚的名字,不由粉面飞红,心潮起伏,禁不住矜持地点点头。
此时的大晟乐府,已经高堂满座,各路才俊早已到齐,就专等那词压当代,誉满文坛的女词人到来。当李清照在丫鬟菱湘陪同下款款步向华堂时,周彬言大人忙上前迎接,并喜形于色说道:“易安小姐能屈驾光临,真是为今日的诗词盛会增光添彩啊!”清照忙还礼道:“有劳大人及各位嘉宾久候,晚辈在此谢过了!”说罢,向众人扫了一眼,她发现赵明诚正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自己,不禁羞涩地低下头来。但心中却充满喜悦和激情。
席间,李清照在周大人及众文士盛情邀请下挥毫作词。她不慌不忙接过纸笔,凝思少顷,即兴发作,一挥而就。周彬言拿过文稿便大声呤诵起来:天接云海连晓雾,星河歌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遂舟吹取三山去!”念毕,众人哗然,鼓掌叫绝。唯有一老儒挑剔道:“易安小姐词句虽佳,但以大鹏自喻,似觉欠妥。李小姐纵有才情,毕竟是女流之辈,女子无才便是德。作为女子首先应当恪守三从四德,然后.......”话未说完,赵明诚便起身反驳道:“谁说自古才情非女子之事?西汉的卓文君,东汉的班昭,魏国的蔡文姬,魏晋的苏惠,不都是天下才女吗?遗憾的是,我大宋朝今日真有才气的人可是太少了啊!”此话一出,满堂肃静,老儒也低头无语了。此时清照深情地望了赵明诚一眼,欲言又止,只是坦然地微露笑意。
接着趁人多嘈杂,两人互递眼神,相约来到后花园散步。赵明诚迫不及待向清照表明自己日夜思念之情。原来明诚父亲赵挺之眼光势力,见李格非对朝廷抗金不作为心怀不满,皇上对他也日渐冷漠,预计迟早要被革职罢官,于是对儿子施压,要他悔弃婚约,另择佳偶。明诚坚决不从,并表明态度,此生非清照不娶!赵挺之大怒,声称逆子不孝,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之后由母出面劝说,但至今仍无效果,还将明诚的行动强加限制。好不容易才等来今日机会与小姐见面。清照听了十分感动,动情地说:“山中石多真玉少,世上人稠知音稀。难得公子重情重义,今日又仗义直言,体谅人间女子苦衷,易安铭记于心,终身不忘!”
两人在花园里互诉衷肠,倾吐爱慕之情。忽听大堂酒楼传来“月儿弯弯照九州”的凄凉歌声。清照长叹一声道:“现如今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明诚忙应道:“当今朝廷,腐败无能,抗金不力,战火蔓延,百姓疾苦。可恨我自幼弃武从文,百无一用,有心报国又力不从心,唉!”清照忙劝慰道:“公子无须自责,人各有志,有志者事竟成。中华乃几千年文明古国,公子既然酷爱金石,何不收集天下金石文物,著书立说,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贡献,这同样也是爱国呀!这件事做好了,也算是不枉人生呀!”明诚受此鼓舞,顿感欣慰,不由紧紧握住了清照双手。清照又道:“公子才华令人钦佩,若不嫌弃,我愿为公子助一臂之力,协助公子完成这事业。”明诚听了更是激动万分,双目热泪盈眶,一下将清照搂在怀里,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随后二人商定,决心摆脱家庭阻挠,冲破礼教牢笼,双双私奔。离开京城,回归故里,开辟自己的二人世界,让梦想成真!
二人商定完毕准备离开后花园,又听楼上传出高声弹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明诚听了停下脚步惊愕道:“好啊!此时能唱这首曲,不是带有嘲讽之意吗?这与今日意欲頌圣主题格格不入啊!”清照也激动道:“是啊!这可能是周大人节目安排所致。周彬言大人不愧是大义凛然的贤亮之臣啊!”
终于,他们回到了风景如画的故乡青州。从此清照与明诚相濡以沫,相亲相爱,深居简出。每日作诗填词,校勘史籍,撰写“金石录”。还不时外出搜集资料,拓印碑刻。小两口生活虽然清苦,但却过得美满而充实。
在此期间,李清照除了协助丈夫工作,自己也有感而发,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华章。
为了完成“金石录”这部著述,他们需要遍游神州各地,广采博收。为了节省开支,也为了清照不致长期奔劳受苦,明诚决意只身外出,清照理解丈夫的心情。临别,清照依依难舍,哽咽道:“为了事业暂时分离又何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随即从袖中取出一方绣有自己新词“一枝梅”的锦帕,送与明诚,两人洒泪而别。
赵明诚走后,李清照思绪万千,彻夜难眠。千般情愫凝聚笔端:“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可就在赵明诚离开不久,一个特大的坏消息传来,金兵南侵直捣京城汴京!金兵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些朝廷命官变节投降,宋兵亦闻风而逃。百姓惊慌失措争先逃命。在此当口,眼看家乡也不保,怎么办?又不知明诚何时归来?又怕故居沦陷后受金兵凌辱,清照不得不和菱湘离开青州,卷入难民潮往南迁徙。
不料此时赵明诚正顶着寒风,身背“金石录”文稿及拓片,十万火急地朝青州赶来。可当他赶回青州一看,故居已成一片瓦砾,他倒在废墟上呛天呼地:“易安、易安,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啊!”
为了寻找清照,赵明诚便跟随难民南下。幸喜在路上遇见好友陆达夫,二人相伴同行。这日来到池阳渡口,二人便排队等候上船。
再说清照南渡之后,在池阳镇暂住下来,她到处打听明诚消息。这日,她摘取一枝梅花,情不自禁便泪洒花瓣........云霄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这是用心声在呼唤:明诚,你今在何方,人可安康?菱湘见夫人落泪,忙过来安慰道:“夫人,听说近日又有不少难民过来,我们不妨去渡口看看。”清照应允,二人来到渡口,看到一群群难民在风雪中挣扎,老弱呻吟,婴儿悲啼,顿感悲凉,愤叹道:“朝廷偷安,官吏避隐,黎民遭难,天理何存!”
突然,清照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呼唤声:“老伯醒醒,老伯醒醒........”她循声望去,原来正是赵明诚和陆达夫在抢救一位因冻饿昏迷的老人。她抑制不住激动喜悦的心情,一个飞奔过去:“明诚、明诚!”一下倒在明诚身上......。
回到寓所,两人悲喜交加各道苦衷。清照悲愤地说:“千里中原,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民生倒悬,堂堂大宋,国力何见?”明诚更是叹息道:“如今汴京失陷,徽、钦二帝被掳,这奇耻大辱何日才能雪清?”
接着二人商定,趁金兵尚未过江,赶紧把“金石录”文稿写成。为此,多少个晨昏晚露;多少个雨日雪夜,二人紧密协作,伏案挥毫,通宵达旦。
一日,两人到郊外一处山坡高地拓印碑文,明诚放眼群山,触景生情:“国破仍觉山河美。”清照接应:“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她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局势的无奈。
不久朝廷南迁,半壁江山定都临安(杭州)。赵构继位,是为高宗,在一批如周彬言等忠臣良将的劝喻下,为扶大厦之将倾,必须选贤任能,挑起重任方能力挽狂澜。高宗准奏,赵明诚也在选任之列。当圣旨下来,李清照与陆达夫均不以为然,认为朝廷已腐朽衰败透顶,无可救药,何必参与其中浪费时日?可明诚心中另有打算,他坦然一笑道:“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死马当作活马医!我想就此以朝廷命官身份力谏高宗发兵抗敌,收复河山……”陆达夫摇头道:“高宗亦生就一身贱骨奴相,恐力谏也无用!”清照见明诚心有鸿志,不好过分责难他,便体谅地道:“如此也好,了你心愿。只是近来你身体欠佳,眼下又逢酷暑,我怎放心.......”陆达夫听了被二人爱国情怀感动,便当即表示愿陪明诚一同赴京。
一天高宗临朝,手持建康(南京)告急奏章发问两边大臣,有何救急良策?赵明诚挺身而出奏道:“建康乃六朝故都,有长江天堑阻隔,只要我们充分准备,兵精粮足,团结协作,英勇奋战定能打退敌军,保住建康,我愿......”话未说完,旁边的张汝舟一伙人站出来极力反对,人们哪里知道,早在汴京沦陷时,张汝舟一伙人就暗中投降了金兵。现混在朝中伺机作乱!此时赵明诚和他们极力争辩。张汝舟大声说:“圣上休听他胡言,建康虽有长江天险,但眼下百姓骚乱,城池空虚,守将贪生怕死何来斗志?若硬于金兵死战,无异以卵击石。我意派人议和,暂且忍让,以图后计!”张汝舟话音刚落,赵明诚立即尖锐反驳道:“金兵一贯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议和只能偷安一时,不会相安长久!况且议和也损失巨大,大宋承受不起,我们岂能未战先怂,长他人.........”突闻宋高宗一声断喝,斥责道:“议和也是权宜之计,如何说是先怂?”原来这高宗赵构乃昏庸无能之辈,他本就想苟且偷安,张汝舟之言正和他意。这时投降派们气焰更加嚣张,大骂赵明诚自不量力,口吐狂言。明诚见状仰天长叹:“建康城断然难保,靖康之耻何日平复?”他大骂张汝舟妖言误国,罪大恶极!此时高宗喝令明诚住嘴,并将明诚严厉斥责后便拂袖而去。明诚悲愤交加,气涌心头,口吐鲜血栽倒在地。回到官邸便卧床不起,几日后便驾鹤西奔了!可惜一代忠烈才俊,竟被昏君奸人给活活气死,何其悲哉!
当陆达夫将此噩耗带给清照时,清照一听如遭五雷轰顶!大喊一声:“明诚!”便昏死过去……,不久,建康城也如明诚所料,轻而易举就被金兵攻陷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痛定思痛后,李清照为遂丈夫遗愿,日夜拼命赶写“金石录”。这日陆达夫过来告诉她,自己决定投笔从戎,参加中原义军抗击金寇!清照大表赞同,并感概道:“可惜我这百无一用的女子,纵有满腹文章,也抵不上一弓一箭啊!”陆达夫安慰说:“金石录”能完成,也是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清照取出当年赠与明诚的锦帕,在上面奋笔书写:“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丘土。”写毕双手捧赠陆达夫。
后清照被张汝舟花言巧语骗婚,因清照对张的劣迹并不知情。后因骗取清照文物送与金人,才事情败露。清照怒不可竭,毅然与之断绝关系!张恼羞成怒对清照竟拳脚相加,清照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将张汝舟告上公堂。张汝舟和越州知府串通一气狼狈为奸。知府判案时称,贩卖古籍不等于通敌叛国,你妻告夫纵然有理,也要判坐牢两年,这是大宋刑律规定。可怜清照平白无故就坐了监。“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除了愁苦更有愤怒,她忿忿不平,这荒唐可恶的大宋法律!她决定在狱中写状控告这些污官恶贼!为民除害,也为明诚报仇雪恨!
这时,本已辞官退隐的周彬言闻听此事,决意要救清照出狱并为她申诉递状。他借高宗为庆自己五十大寿欲派人招募天下名士歌姬进宫献寿之机,主动请缨督办此事。获准后,当他在越州牢房见了李清照并核准案情,便连夜遂写奏章,折中以李清照能诗善词正好为敬献歌舞所用为由,请皇上恩准将“人犯”无罪赦免。
不久,李清照终得释放重见天日,她深深感谢周大人救命之恩。在去临安的路上,周彬言直言相告清照,她此次能得救的原因和此行去临安的目的,李清照一听是让她为高宗祝寿献词,便气愤地说:“岁寒识松柏,国难见忠贞,周大人的救命之恩晚辈铭记于心!至于为昏君献词嘛,晚辈宁愿屈死在狱中,也绝不做趋炎附势,变节投靠之事!”周彬言见李清照铁骨铮铮,玉洁水清,甚是感动。他羞愧地自语道:“我堂堂须眉竟不如一个女子,有何面目枉活人世?”他决心违抗圣命,放李清照逃走!
当临别时,清照再三拜谢周大人,并担心他回去如何向昏君交待?且关心他今后如何打算?周彬言淡然一笑道:“我自有办法应对,易安小姐,不用担心。其他别无所求,只望今后在易安小姐笔下,不要将老朽与朝廷这帮昏君奸党,误国罪人混为一谈……”
周彬言深知,释放人犯助其潜逃,违抗圣命已犯了欺君之罪。此罪不是处死就是流放,与其含辱偷生,不如以义殉节!老夫已年过花甲,死不足惜。想毕他来到浩然亭,仰天长叹一声,随即拔剑自刎。一代忠烈就此陨灭!
当李清照得此消息,痛不欲生百感交集。随口哼出:“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以此悼念恩人一代人杰。
李清照又历经艰辛,找到失散的丫鬟菱湘,从此二人相依为命,又加入到四处逃难的人群中。
一日,她们又来到一处渡口等船过河时,忽有悍马至前,一位青年武士翻身下马向前拱手问到:“请问,您是易安夫人吗?”清照惊异地点了点头,青年武士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双手递与清照。清照忙打开一看,是一角被烧焦的战袍,上面用鲜血指书两行字:“中华好儿男,岂能降胡虏!”清照一下明白了!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颤声说道:“陆达夫为国捐躯,想必场面十分壮烈吧!”青年武士悲痛道:“是的!陆壮士在一次战斗中率先冲入敌阵奋勇杀敌,后被敌军重重包围,逼其投降。他咬指写下血书,宁可战死,绝不降敌!他以命相拼以一当十,杀敌过百,最后身中数箭壮烈牺牲。”清照听了激动不已,仰天长呤:“达夫啊!明诚好兄弟,中华好儿男,忠魂永驻天地间.......”
夜晚,清照心潮翻涌,激情难抑,眼前浮现出三个亲人形象:为国请战,悲愤离世的赵明诚;违令抗旨,大义救难的周彬言;为国捐躯,宁死不屈的陆达夫。她忍不住热泪长流,热血喷涌,奋笔疾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借古喻今表达对亲人,对血性男儿的赞赏和思念;也抒发出自己巾帼不让须眉的壮志与豪情!
后来,菱湘因病累去世,李清照孤身一人浪迹天涯。她决心在这最后的有生之年除了完成赵明诚“金石录”著作遗愿,她还要查看还要寻觅,要将这世上的不平,人间的悲苦记录下来以启迪世人,警醒后辈........
这天,她从金华到临安,西湖的美景虽令人陶醉,但怎解心中的国恨家仇?尤其西湖边楼宇里传来的笙歌乐舞声,更让人悲愤难平!这个忘却国难,苟且偷安的统治阶层,整日沉迷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他们正是“直把杭州作汴州了”了!这样下去,临安并不宁,临安更不安!朝廷无救,大宋无救,亡国灭宋是必然结局了!
清照愁肠百结万念俱灰,独自在西湖边徘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到这里,心起波澜,感慨万千!真是:美景未解忧,笙歌更添愁;祸国多须眉,忧国靠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