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经济适用房的讨论首先要讲理
——“中国到底该不该建经适房”系列评论之一编者按:中国到底该不该建经济适用房?这一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前不久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的高调表态,引起舆论和学界的又一波激烈辩论。晨报评论专栏作者、知名旅美学者薛涌为此撰写了一组系列评论,阐述中国建经济适用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晨报评论版今起予以连载,敬请垂注。作者:薛涌(发自美国)茅于轼站出来反对经济适用房,固然遭到许多民“不讲理”的指责,也获得了许多同样“不讲理”的支持。这些支持者称:经济适用房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反对茅于轼的人几乎都是上暴民。也就是说,那些支持经济适用房的人都是在唱道德高调、不懂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则,甚至没良心、蓄意煽动,所以也都不值得认真与之辩论。这样,他们巧妙地转移了视线,避免了对经济适用房的理性讨论。实际上,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从来没有在中国被真正讨论过。茅于轼的支持者们口口声声市场原则、经济规律、理性,但他们从来不愿意看一下经验事实。要知道,我们拥护市场经济,并不是因为几条抽象动听的理论,而是因为我们用生命和血汗为计划经济付出过代价,也看到了西欧、北美、日本等市场经济成功的活生生的例子。尊重市场经济,并不是尊重几个教条,而是尊重这种真实的人类经验。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认真审视一下这些经验,看看那些在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哪一个没有经济适用房?在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经济适用房,更有相关的*策支持这些经济适用房的发展。当然,这些经济适用房的形式和相关*策都各有不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问题和争议。但是,我还没有看到谁能够找出一个健康繁荣的市场经济国家彻底废除了经济适用房的例子来。如果找不出来,那些标榜着“理性”、“市场”、和“经济规律”的人,就必须向公众解释:既然人类已经有了这么丰富的市场经济的经验——包括在市场经济中推行经济适用房的经验,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毕竟还处于起步期,甚至还不完全规范,那么我们何以能一下子抛开这么多成功的经验、自己拍拍脑袋就决定经济适用房违反了“经济规律”呢?从计划经济中过来的人都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管是多么复杂的问题,都要归纳成那么几个简单的条条。你只要站稳立场、高呼口号,似乎什么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一些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即使对计划经济深恶痛绝,但是鼓吹市场经济时也摆脱不了这种简单化的思维,觉得只要站稳立场、“路线正确”,那么遵守着几个简单的条条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如果因为年龄原因无力从事细致的经验研究、知识难以更新,那么说几句简单的话还有情可原。但是,那些四五十岁甚至更年轻的人,在这么复杂的问题上还是只会呼口号,就实在说不过去了。中国需要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其理论内涵、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以经济适用房为例,二十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各有各的经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都可以写成一本专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少经验教训。我希望那些反对经济适用房的人,还是多作些具体的研究,提出些具体的意见。在我们这个时代,“老年痴呆”式的市场经济理论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