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科协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志愿者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从城市到农村,从大街到小巷,从线下到线上,沈阳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当中有在职党员干部、退休人员、退伍军人、个体经营业者、在校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普通居民群众,正是这些“凡人英雄”用身体力行诠释了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展现了危难面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大爱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闪耀出时代的光芒,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硬仗!
现将12个优秀志愿服务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展示,让我们一起学习榜样的力量,为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点赞!
志愿者风采
1.石海滨、郝明扬夫妇,铁西区兴顺街道建北社区一对志愿者夫妻。丈夫石海滨是一名军转干部,妻子郝明扬现任抚顺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本轮疫情中,他们夫妻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早上5点来钟就到社区检测点,平均每天工作时间16个小时,开展了一场场来自夫妻间志愿服务的“比拼”和“较量”。丈夫石海滨承担为3个检测点取送样本的重任,平均每天要往返40多次,取送样本余份。有着医学专业知识的妻子郝明扬,主动申请在核酸检测台负责扫码,平均每天扫码次左右。参加防疫志愿服务以来,疲惫时他们彼此督促、相互问候,休息时向彼此“炫耀”战绩,在别样浪漫中,他们一起奉献,一起防疫!他们用默默奉献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守护和践行着奉献的初心,也诠释了真情最美的模样。
2.张志勇,沈阳市浑南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曾获“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等荣誉。本次疫情以来,张志勇每天只休息3到4个小时,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组织和发动联合会余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上,火线招募多名社会志愿者,建立6个防疫志愿者工作群和10个街道防疫志愿服务工作群,有效推动浑南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他还积极协调民建沈阳市委直属一支部、自贸区沈阳片区爱心企业共同捐资20万元,组建爱心志愿服务车队,为泰奕桃源、绿色家园等封闭小区户居民送上生活物资。张志勇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他将继续战斗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团结带领志愿者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
3.赵国华,沈阳市红十字志愿者医疗义诊队于洪分队负责人,曾获“中国红十字五星级志愿者奖”等荣誉。此次疫情期间,他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身背消杀壶、手拿弥雾机,带领团队志愿者们逆行而上,奔走于沈阳市各个社区、机关、学校、核酸检测点等点位。在陵西街道绿园、龙腾等小区封控后,他再一次冲到一线,一次次、一处处对封控区域严谨细致地开展消杀。截至目前,他义务消杀90余次,服务群众余人。他始终冲在疫情最前面,身处最危险区域,用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诠释一名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
4.付佳鑫,沈北新区新城子街道向阳社区志愿者,上海电力大学大四学生。从3月15日起,向阳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就出现了这样一位不知疲倦“大白”。每天早早来到点位,平均每天服务时长都在12小时以上,累计录信息超条,在其他3名志愿者及医生的共同配合下,付佳鑫和他的小伙伴们仅用3小时就完成中航英才学校名在校师生的核酸检测,在战“疫”中彰显了青春的力量。付佳鑫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用他的话说:“遇到困难,我要当先锋,冲在前面,绝不能躲在后面!”
5.郭东生,苏家屯区中兴街道铜兴社区志愿者。本轮疫情暴发后,郭东生第一时间来到社区,主动请战担当防疫志愿者。每次核酸检测,郭东生都早早到达采样点位,身穿红马甲的他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提示居民保持一米距离,积极引导群众有序排队,展示辽事通健康码,帮忙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他还自掏腰包购买了扩音喇叭等宣传设备安装在自己的车顶,每日驾驶自己的私家车,在居民楼片区内巡回滚动宣传防疫政策。在志愿服务中,他从不迟到早退,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志愿者的坚韧与担当,为筑牢疫情防护网贡献自己的力量。
6.贾少敏,沈阳市九三学社社员,沈阳市科协抗疫志愿服务队成员。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她主动报名,配合浑南区站东街道格林英郡社区开展第二轮至第七轮全民核酸检测,协助医护人员扫码采集信息,累计服务人次。此后,她又报名支援高坎街道仁境社区秀水花都点位防控值守,从家到岗位每天往返百余公里,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得知仁境村村民单大姐因患有癌症需定期到市内开药,贾少敏便主动利用轮岗休息时间为单淑敏取药,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她手里。拿到药的那一刻,单淑敏擦着眼泪激动地说:“好人哪!这可是救命的药啊!”贾少敏和许多志愿者一样,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唯有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增添了许多温暖和感动。
7.宋丽君,沈阳市阳光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作为一名残障人士,她本可以选择旁观,但她却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参与到艳粉社区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志愿服务中,释放自己最大的能量。连续十几天下来,普通人都扛不住,更何况是身有残疾的她,但她却丝毫不松懈、不懈怠,即使颈椎、腰椎钻心的疼。每当遇到聋人与检测点医护人员沟通不畅,她便发挥特长为聋人充当手语翻译,引导他们顺利完成核酸检测。宋丽君表示:“疫情不退我不退,相比一线医护人员,我做的还很微薄。或许我只是微光,但我仍愿为守护这座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8.卜洪斌,皇姑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他是一名执业律师,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秉承“退伍不褪色,危难显担当”的坚定信念,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公共交通停运期间,他自发加入青年爱心车队,成为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