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宛如山间的一朵野花,你又像天边的一朵云霞,柔弱的双肩担起满腔热情,幼小的心灵托起一个完整的家。”
“你走的是那么轻,轻的像天边的那片云朵,你留下的情又是那么重,重的像那巍峨的泰山”。
这是山东省著名女作家刘红曾为一个16岁的女孩撰写的祭文,这个可怜又可爱的女孩,四年间靠卖血供养着三个哥哥完成学业,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继父。
用瘦小的身躯托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甚至为这个家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年轻的花朵就这样凋零。
22年过去了,虽然她的奉献精神依然让我们尊重和敬佩,但是我们不再希望这样的悲剧重演。
希望她能在天堂不再遭受这样的苦难,希望天堂没有车来车往,希望天堂记住她的笑容!
贫穷落后的小村,迎来开朗能干的小铃铛
年,山东济宁嘉祥县后申庄传来了几声鞭炮的响声,是本村木匠申树平迎娶老婆,这个年近半百的汉子前妻几年前因病去世了。
这几年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地拉扯着四个儿子,还要供养70岁的双亲,着实让他感觉到吃力。
经人介绍,菏泽的一位丧偶带俩娃的女人与申树平结合,同样的家境,和共同的经历,他们很快就组成了这个八口之家。
12岁的小玲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小玲早已没有了同龄人的稚嫩,因为她知道自己是女孩,要帮着妈妈多干些活。
所以小玲从来没有读过书,也没有进过一天学校,相反,为了给爸爸治病,她不仅学会了所有的农活,甚至还会做家里的针线活,里里外外俨然一个小大人的模样。
到了继父家中,小玲更是勤劳能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帮着妈妈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洗一家人的衣服,再去田里帮着干农活。
从来没有抱怨过辛苦和劳累,而且对待奶奶和继父也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看着眼前这个懂事、孝顺的小姑娘,申树平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逢人就说,这是老天赐给他的好闺女。
几个哥哥一开始还有些抵触父亲再婚,可是当看到小玲这么开朗能干,于是也开始接受这个妹妹,并亲切地称呼她“小铃铛”。
一家8口人,又有四个上学的儿子,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能解决温饱就已经是很好的了,可是申树平看着懂事的继女,决定让小玲也去上学。
因为他的木工活非常有名,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凭着自己的手艺,养活这几个孩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12岁的小玲,虽然早已过了上学的年龄,但是当得知自己能上学了,她的脸上还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开心地跳着,如同捡到了宝贝一般。
她也改了名字,随了继父的姓,正式取名申春玲。
天有不测风云,瘦弱的身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庭
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是小玲最快乐的日子,而小玲也特别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学习非常的刻苦。
小玲在班级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在期中考试还得了级部第三的好成绩。
12岁的孩子脸上应有的笑容终于再一次出现在小玲的脸上,每一次考试成绩成为她想呈现给爸爸最好的礼物。
哥哥们的学习成绩也都非常的好,虽然是个农村家庭,但是学习氛围却格外的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所有幸福开心的日子在那一年的年底被一场意外打乱。
继父因为给人家干活,不小心从三楼直接掉了下来,经过紧急的抢救,命总算是保住了,但是申树平却再也站不起来了,他摔成了瘫痪。
母亲大哭着感叹自己的命太苦,爷爷奶奶年岁已高,还有五个上学的孩子,家中的顶梁柱倒了,没有了经济来源和收入,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似乎瞬间就要倒塌。
平日里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钱,也拿去交了手术费,而且还欠下了一大笔的药费,未来的日子可怎么活啊。
就连申树平这个七尺大汉也留下了泪水,他提出放弃治疗,不要再为自己多花一分钱,要留给孩子们上学用。
“只要有命在,慢慢都会好起来的”。懂事的小玲在一旁安慰继父说道。
可这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事情,大儿子已经在西安交大上大学,二儿子和三儿子也面临高考,尤其是二儿子的学习成绩又非常的好,小儿子也在读高中,哪一个不需要钱呢。
老二首先提出要辍学外出去打工,但是被申树平拒绝了,这时懂事的小玲对着继父说:“我退学吧,我刚上学没多长时间,又是女孩子,我来赚钱来供哥哥们上学。”
望着懂事的继女,申树平的心里还是发生了倾斜,虽然他也喜欢和疼爱小玲,但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占了上风,他流着泪对小玲说:“是爹无用,爹对不住你,委屈了你了。”
或许是那个时代的男尊女卑,或许是这个闭塞的山村还没有完全普及的男女平等思想。
总之,在这个全都是男丁的家庭里,唯一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未成年女孩小玲成了牺牲品,成为了这个家的顶梁柱。
最初的几个月,小玲尽管也非常的辛苦,但是有妈妈在家,她就是一个孩子,还可以在妈妈的怀抱里偶尔寻求一丝安慰。
在苦苦支撑了三个月后,妈妈的信念开始动摇,劝小玲和自己一起回老家,这个家凭借她们两个的力量是很难维持的。
可是小玲却对妈妈说:“我们不能走,我们走了爸爸和哥哥他们怎么办,爷爷奶奶的年龄那么大了,哥哥们还要上学,爸爸不能做工,我们要是走了,这个家就散了!”
可惜母亲最终还是在一个夜晚带着弟弟离开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母亲的离开让12岁的小玲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要独自担负起养家的重任。
小玲开始没日没夜地干活,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播种、拔草,之后又要回家做饭,做家务。
村里人心疼这个懂事的孩子,都劝说她回老家去找妈妈:“这里本来就没有你的亲人,你不要留着这里吃苦了,回去上学吧,不然也会苦一辈子,这个家就是个无底洞啊!”
可是12岁的小玲笑着摇了摇头,她不愿意放弃继父,是继父让她第一次背起了书包,第一次走进了课堂。
她要报答继父给予她的关爱,从此年幼的小玲更是加倍地忙碌着,操持家务为家里精打细算。
卖血供哥哥们上学,自己却晕倒在路上
虽然自己只有12岁,但小玲用自己瘦弱的身躯,勤劳的双手苦苦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农忙时自己一个人下田干活,累了就躺在地头休息一会,饿了就啃几口饼子,渴了就喝口凉水,回到家依然要操持家务,做饭烧水刷完洗衣服,这些全都是他一个人的活。
在小玲14岁那一年,继父突然发烧,为了给继父更好的治疗,小玲用自己瘦小的身体把继父拖到了板车上,拉着继父到80公里以外的济宁去看病。
多里的路程,一个14岁的小女孩足足走了两天一夜,脚底下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肿得像馒头一样,可是小玲从始至终没有喊一声疼,她只希望继父赶紧好起来。
继父总算有惊无险,只需要住几天院就好了,安顿好继父,医院的停车棚里,看门的大爷以为是哪里来的乞丐,几次都想赶走她。
最后小玲实在没有办法,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带着哭腔哀求道:“我是来给爸爸看病的,没有钱住旅馆,求求你了,让我在这里呆一晚吧!”
大爷听完以后十分感动,特地给小玲找了一个好的位置休息,就这样继父住了几天院后,还是被小玲一步一步用板车推回了家。
来时的血泡刚刚结痂,又被磨破了,那股钻心的疼痛,让小玲多想停下来,可是望着继父,她还是咬紧牙,一步一步将继父推回了家,到家后她才发现鞋子里满是血水。
家里的7亩麦子地是全家生存的口粮,都说麦穗熟了就要赶紧收割,否则就会掉在地里,于是刚回到家的小玲,顾不得脚上的伤口,一头扎进地里,开始收割麦子。
可是就算拼尽全力也赶不上麦子的成熟,还剩2亩地没有收割完,眼看着就要来不及了,此时的小玲无助地坐在地头大哭起来。
听见哭声的乡亲们,一起帮着小玲将剩下的麦子都收割完了,这也让小玲非常地感动,乡亲们对这个异乡来的孩子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高考结束后,二哥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了,而三哥由于发挥失常名落孙山,看着兴奋的二哥小玲也跟着高兴,可是元钱的学费,让小玲犯了愁,去哪里弄这么一大笔钱呢?
夜晚小玲想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也想不出该找谁去凑这么多钱,她突然想起在给继父看病的时候,偶然间得知卖血可以赚钱。
于是小玲决定去卖血,她虚报年龄,抽血cc可以换元钱,换着地方连着几天卖血赚钱。
可是当天第三次来卖血的时候,好心的医生看着面如白纸的小玲,说什么也不肯给她再抽血。
小玲几乎是哭着乞求医生道:“再抽一点吧,哥哥们需要这笔钱!”
医生无奈又心疼的象征性抽了一点,然后自己掏出元钱,给了小玲。
拿着钱的小玲,没有舍得给自己买一瓶牛奶和一块红糖,晕晕乎乎地回到家里,把钱交给继父。
看着一下子这么多钱,继父觉得有些不对劲,开始质问道:“小玲,咱们虽然很缺钱,但是不该做的事情绝对不能做,这么多钱你是哪里来的?”
小玲含糊其辞地回答道:“我找人借的,等咱们有钱了再还回去就好了。”
可是继父并没有相信小玲的说辞,就他们家这种情况,怎么会有人愿意借这么多钱呢?
小玲不再回答继父的追问,开始给二哥缝被子,准备上学的行李,可是连续几天的抽血,又不停息地干活,早已经透支了小玲的体力,她一头栽倒在被子上。
吓得继父和哥哥们赶紧将她扶起,这时他们才看到小玲面无血色的脸上满是汗水,胳膊上是一个接一个的针眼,而兜里的抽血单子让这几个男人再也抑制不住泪水,抱着妹妹大哭起来。
那朵凋零的小花,随着风的方向逝去
好不容易凑够了二哥的学费,三哥却萌生出要复读的想法,想想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是能考上大学的,只是他不敢开口提学费。
懂事的小玲瞬间就读懂了三哥的心事,她支持三哥复读,并且跟三哥打包票说学费的事情她来想办法。
其实又有什么办法呢,一个年仅14岁的女孩子,虽然这期间她也开始学人家倒腾卖苹果、柳条、大蒜生意,可是那也只是杯水车薪,最终还是只能选择卖血供三哥复读。
母亲的来信让小玲面临着一次艰难的选择,母亲又嫁人了,生活得还不错,想要把小玲接走。
继父虽然心疼小玲的辛苦,但是他又实在舍不得这个女儿离开,而此刻小玲又何曾不想回到妈妈的怀里,再次感受一个孩子对妈妈的依赖和安慰。
或许人性是自私的吧,在小玲和继父说,自己不会离开,让自己留下的时候,继父也没有坚持,因为这个家真的太需要小玲了。
转眼小玲已经16岁了,大哥已经考上了研究生,二哥在同济大学就读,三哥也如愿考上了山东医药大学,他们放假的时候也会给小玲带回一些小礼物,而这也是小玲最开心的时刻。
四哥放弃了高考去选择了当兵,想在部队里考取军校,日子似乎一天天好起来,可是此时奶奶却生病了。
奶奶因为年龄太大了,虽然花了许多钱,但还是没坚持多久就去世了,债台又一次高筑,刚有所缓和的家又变得穷困潦倒,而此时四哥来信说为了节省开支,他决定放弃报考军校。
小玲一听就急了,赶紧借了元给哥哥,让他买复习资料,可是有谁知道这元钱又是小玲卖血换来的呢。
为了多筹钱,小玲又一次来到了血站,拿到钱的那一刻她还是会心地笑了。
可是原本就虚弱且营养不良的她,此时脚底下如同踩了棉花一般,跌跌撞撞地进了邮局,把钱汇给四哥之后,她有些恍惚地走了出来。
一缕阳光轻轻地洒在她的脸上,她微闭着眼睛,想要穿过马路去到对面,那是家的方向。
突然间一声闷响,紧接着是一连串刺耳的刹车声,一辆违章的货车将小玲撞倒在地上,车轮碾过小玲脆弱的身躯。
一个花季的生命就这样瞬间逝去,或许是老天怜爱这个苦命的女孩,将她带走,或许是她已经报答完继父的恩情,去做了天使。
总之,她走了,带着对家的眷恋和对继父的恩情永远地离开了,得知消息的继父几次哭晕,爷爷也是痛苦不已。
三个哥哥也赶紧飞奔而来,大哥因为学业繁忙,实在是回不来,但是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惊天动地,悲天悯人的一场葬礼
几天之后,一场特殊的葬礼,在山东省嘉祥县后申庄举行,村里的男女老少手臂挽着黑纱自发的来送小玲最后一程。
甚至还破例将小玲葬在他们的祖坟内,这是他们对小玲这个外乡人的最高待遇了,他们太心疼这个外乡的女孩了。
三个哥哥穿着只能给长辈穿的丧服,披麻戴孝在灵柩前长跪不起,然而这一切都换不回妹妹的生命了,这个和自己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乡女孩,为这个家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老四哭得最为悲痛,他感觉到是自己害死了妹妹,想想自己去当兵时妹妹给的满是褶皱的80元钱。
那是家里仅有的一点钱了,里面甚至都有成分的硬币,想想如果妹妹不是为自己筹钱,怎么会去抽血,怎么又会被车撞死,内疚、自责化作无声的泪水流淌。
斯人已逝,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痛,都说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可是我们在小玲的身上却看到了人性的闪光之处。
在小玲走后,我们不禁也会问,是什么让这些顶天立地的男人安心享受着妹妹的供养,怎么能忍心让一个瘦弱的身躯扛起生活的大旗,她也还是一个孩子。
她或许她真的是来报恩的,也或许真的是天使降临,可是却没有得到好好的爱护,让她承受了太多的委屈,承受了太多的辛劳。
不管死后有多少殊荣,有多少人来送行,都不能让生命重新来过,小玲以生命为代价向我们展示着人间大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着并非只有血缘才能有亲情的存在。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真实的故事,记住这个曾饱尝辛苦的天使,愿天堂没有车来车往,愿天堂永远保留她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