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婚姻都是一场豪赌。而低嫁后又想幸福,则需要一些运气。
不过,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有四位带着十里红妆的高门贵女,低嫁后婚姻都获得了幸福。
难道她们的幸福,是凭借给力的娘家吗?
四位高门贵女的出身
有句俗语叫“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可是,却有这样四位贵女,带着十里红妆低嫁:
“以诗书标榜”的盛家,有位憨直的姑娘
盛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宦人家。不过,盛家不缺钱:
盛老太公给三个儿子留了大笔财产,盛纮继承的是他父亲探花郎那份;
盛家大房依靠盛纮,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于是,在钱财上对盛纮也多有支持。
而盛纮的岳父是配享太庙的王老太爷;嫡母是能在宫里说上话的勇毅侯嫡女;盛纮自己又官运亨通。
所以,带着十里红妆下嫁的盛家如兰,是妥妥的一枚有钱的贵女。
这位贵女的娘家,一直被盛纮羡慕
原著中,盛纮一直羡慕一位叫柳铭的同门:
柳铭柳大人是延州柳氏正牌嫡房子弟出身,真正的世代书香官宦,绵延一两百年的世家望族。延州柳家从前朝起,族中进士举人从没断过,出过两位从一品,三位正二品,其下子弟出仕为官的更是无数,虽不曾位极人臣或封疆大吏,但也是代代簪缨。
甚至,在华兰找婆家时,盛纮就提到了柳家吗。不过那时候,柳家嫡子还小。
贵女柳氏,就是柳大人的嫡三女。而且,原著中的柳氏,虽然出场不多,却和英国公夫人一样出彩。
原著中,她带着十里红妆下嫁给了盛家的庶长枫。
不过剧版的柳氏,就被墨兰的一句“丑媳妇”给带过了,连出场机会都没有,实在可惜。
清流世家的海氏
海氏,盛长柏的媳妇。
而且,让盛纮羡慕的柳家遇到海家后,瞬间失去了光彩:柳家的势力名望比海家略逊一筹。
因为,海家不仅是清流世家,门生更是遍布布天下。申辰之乱时,长柏提过几个人名:
"首辅大人逃离,次辅大人被害,那伙奸贼便威逼唐大学士拟写沼令,大学士不从,并直言斥他们为乱臣贼子,说完便一头撞死在金阶之上,那血溅在我们一众人身上;随后他们逼迫侍讲学士林大人,他拒不从命,含笑就死;尔后是侍读学士孔大人,他唾痰于贼兵面上,引颈就戮。"
海氏听后,站在一旁默默擦泪,那几位都是她祖父当年的门生,平日十分看顾长柏。
可见,海家教出来的门生,不仅在仕途上顺遂,人品更是绝佳。
出身即顶配的英国公嫡女—张氏
英国公府是开国辅臣,手握丹书铁券。
英国公是沙场老将,立过无数战功。英国公夫人,更是有诰命在身。
所以,张氏出身就是顶配,而且,她进皇宫,更是轻车熟路,如同回家一样。
甚至,八王爷登基后,想用联姻来稳固地位,首先就想到了英国公家。
四位贵女都为什么下嫁?
低嫁,大多会让人联想到凤凰男,而且婚姻大多不顺遂。那么,这四位贵女为何要下嫁呢?
难道,是不懂人间疾苦,“下凡体验人生”吗?
盛家如兰,为爱情而嫁
文炎敬本是盛纮为墨兰选中的夫婿,如兰还曾和明兰爆料:
"听说那文举人家境贫寒,自幼亡父,老母刻薄兄弟混账!性子还优柔寡断,唯一能说上的,不过是个老实!到时候看她怎么受婆婆小叔的气!”
可是,自从如兰与文炎敬有了感情后,她就成了恋爱脑。哪怕明兰提醒如兰,文炎敬一会要娶墨兰,一会要又告白如兰的,是不是另有企图时,如兰也反驳:
1.文炎敬是第一个给如兰公平的人。对此,如兰曾对明兰说:
"我晓得,从小到大,我比不上大姐姐的荣华尊贵,比不上墨丫头会巴结,也比不上你讨人喜欢;别说爹爹,就是娘,也不甚看重我!可文炎敬从不知道我是谁起,就看中我,喜欢我。他说,他喜欢健朗明快的,像我这样能跑会跳的,笑起来像夏日的艳阳,叫人心里舒坦”
2.文炎敬人品正直,家世从不对如兰隐藏,所以,如兰骄傲地和明兰说:
"敬哥哥从不瞒着他家里的事,他母亲的偏心,他兄弟的不长进,还有他一再耽搁的婚事,他一概都告诉了我!他也与我说过,他家的大儿媳妇不好当。”
不过,文炎敬却承诺如兰,婚后与她一条心。于是,为了爱情,如兰宁愿低嫁。
为了不嫁“烂人”,而低嫁的柳氏
柳氏在嫁给长枫前,曾订过婚。不过,那人却在丁忧期间,与丫鬟生下了儿子。
当柳家人去询问时,他们是承诺多加聘礼,对于丫鬟和孩子的安置却一个字都不提。于是,柳氏的母亲不想把女儿嫁过去:
蒋公子孝期做出这等事情来,显是不孝无德之人,人品和自制力都高明不到哪里去;
居然连孩子都生下来了,足见蒋家家规不严,至少蒋夫人逃不掉一个溺爱放纵之责,摊上这么个婆婆,也是麻烦不小。
到现在也没答应去母留子,估计那丫鬟颇有几分本事,让蒋公子喜欢的很。
所以,柳家姑娘不能嫁。可是,要解除婚约,总要有一个说法:
柳家若要撇清自己,便得说出蒋家公子的不孝行径,那样的话,蒋公子以后的前程便要坏了;
可如若不张扬,那破除婚约的错处就得落在柳家姑娘身上了,再说亲事就不容易了。
而两家几辈子的交情,不能因为儿女婚事,就成冤家。
于是,柳大人做了一个局:要一家人来提亲,蒋家就说儿子丁忧,不能耽误人家闺女,解除婚约,保全两家面子。
不过,这样一来,柳家得找一个知根知底的人家。可是,不是真心朋友,基本没人愿意为两家隐瞒真实悔婚原因,来求娶柳氏。
最后,柳大人瞧上了盛家。虽然,长枫是庶子,可是盛家日益昌盛,子女的婚事也都结的好:四个女儿,三个嫁入权贵侯爵之家,长子长柏又迎娶了海家女儿。
而且,长枫是庶子,柳家嫡女下嫁给他,盛家自然是一百个愿意的。
于是,柳氏也下嫁了。
因为家规下嫁的海氏
海家是清流世家,不过他家的家规很符合清流世家定位,却让外人看着心生畏惧:
海家家规明令子孙四十无子方可纳妄,做海家的媳妇那是再好不过了,可是闺女却难嫁。
而且,海家大小姐出了门子后,三天两头忏逆婆婆,不许丈夫纳,偏海家门第又高,这样一尊活菩萨请进门,让婆婆很做。
于是,盛家长柏去提亲了,起初海家还不愿意,觉得盛家家世单薄。可是,海家人见了长柏后,就同意了。
所以,海氏也下嫁了。
奉旨下嫁的英国公嫡女
英国公是重臣,皇帝自然想拉拢。
皇后透露出想结亲,英国公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忍痛将嫡女嫁给了沈国舅做填房。
虽然,新皇登基,沈从兴不仅是朝廷新贵,又是皇亲国戚。看似不委屈张氏,可是:
顶配嫡女嫁过去做填房,在原配灵位前,要执妾礼;
沈从兴有嫡子,所以,张氏有了儿子,也与爵位无缘;
沈家看似炙手可热,可在京城这地方,有身份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暴发户。
可是,皇家赐婚,张氏只得带着十里红妆低嫁。
四位贵女,是如何经营婚后生活,才让日子过得如此幸福?
都说“幸福的家庭大多相同”,而这四位贵女,确实也有相同之处:
1.娘家给力;
如兰是低嫁,自然压了文炎敬一头,而且,住的宅子还是如兰的嫁妆;
柳氏过门时,盛纮就答应柳大人,会善待他的女儿。柳氏和长枫结婚婚后,盛老太太和盛纮都站在柳氏一边。
海氏,她那强大的娘家,是轻松碾压盛府的。而且,海家要与盛家结亲时,襄阳侯府做寿本来不用邀请盛家,可是,为了提前“投资”,居然还给盛家抛去了橄榄枝。
英国公家就更不用说了,开国辅臣,手握兵书铁券,在军中占据要职,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2.自己给力;
看着宅斗长大的如兰,从林姨娘处学到如何拢住丈夫的心,从母亲王氏那里学到,如何掌家理事,震慑下人。这样一位正室大娘子,婚后自然会幸福。
柳氏看不惯长枫的软弱性子,可是结婚了,就要好好过日子,于是,她对长枫恩威并施:劝他读书上进,却又凡事以长枫为主。让长枫既有里子,又有面子。这样的媳妇,谁不爱。
海氏生了一颗玲珑心,对官场上的事情门清,管家理事更是小菜一碟。而且,她的夫婿也是四位贵女中最给力的:为人正直,又不喜欢纳妾。
英国公嫡女,虽然在沈家遭到怠慢,还有诰命在身的妾氏,处处恶心她。可是,她自己给力:
京城第二次兵变时,家里进了贼,于是,张氏用贴身软弓亲自射伤数名贼人,其中两个勇悍的贼人被擒后,见一屋子妇孺,犹自狂妄,满嘴污言秽语的吓唬。张氏怒极,二话不说,刷刷数剑削下那两贼的耳朵,甩在地上喂了黑熬。
从此以后,张氏在沈府的数十年,过得极有派头:侍妾不敢顶嘴,继子女不敢啰嗦。
而且,打仗回来的沈国舅搬进了张氏的院子,夫妻二人,更是生了半打儿女。
编后语:女人结婚后,想过舒服日子,用盛老太太的话说:
一定要用脑子,不能稀里糊涂的叫人欺负,也不能全凭心意的闹脾气,置气,赌气。
所以,四位高门贵女,在婚后的日子,拢住夫婿,握紧银钱,自身正派,孝敬长辈,自然过的顺遂。
这套理论用在当今的婚姻生活,也是同样适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