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辨证治疗泪囊炎的全面解析
TUhjnbcbe - 2025/7/31 17:50:00

每天分享疾病知识、联合用药及用药安全,助力大家明智用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不少人因眼睛分泌物增多而自行购买“降火药”,往往误以为眼屎多就是上火所致。然而,有经验的药师会提醒:这可能是泪囊炎的信号。泪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较为常见。接下来,我们将从中医视角深入探讨泪囊炎的辨证分型与治疗用药方案。

01中药治疗泪囊炎解析

▲慢性泪囊炎辨证

慢性泪囊炎,在中医里被称为“漏睛”,其特征为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溢出。患者常感到患眼隐涩不适,泪流不止,且症状反复,眦头常湿。因病程较长,邪毒深伏,轻微症状者可药物治疗配合泪道探通术,严重者则需及时手术。

▲心脾积热证的治疗方案

对于心脾积热证的患者,其症状包括内眦头微红潮湿、脓液浸渍、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等。治疗时应以清心利湿为主,可选用竹叶泻经汤加减,并辅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导赤丸、黄连上清丸等。同时,配合使用清热解毒的滴眼液如熊胆滴眼液、鱼腥草滴眼液,以及抗生素滴眼液如0.25%氯霉素滴眼液、0.%环丙沙星滴眼液,每日滴眼~6次。

▲急性泪囊炎辨证

急性泪囊炎,在中医学里称为“漏睛疮”,其特点是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随后溃破出脓。部分患者耳前及颌下可触及肿核并伴有压痛。在治疗时,需注意未成脓者以消散为主,已成脓者则需切开排脓。

▲风热上攻证及治疗方案

风热上攻证

症状:患者眼部频繁流泪,内眦部出现红肿并伴有疼痛感,下方有隆起现象,可触及肿核,触痛明显,同时伴有头痛或恶寒发热等症状,舌质红润,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治法:采用疏风清热、消肿散结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选用银翘散进行加减。

中成药:可配合使用复方金银花颗粒、夏桑菊颗粒与黄连上清片。

外用药:每日滴用0.5%熊胆滴眼液~6次,初期还可辅以湿热敷,每日2~3次,以促进炎症消散。

▲热毒炽盛证及治疗方案

热毒炽盛证

症状:患者眼部红肿且热感明显,触碰时疼痛难忍,同时伴有频繁的热泪流出。病情严重者,红肿范围可扩展至颜面和胞睑,常伴随头痛、身热、心烦、口渴等症状,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舌质红润,舌苔黄而干燥,脉象洪大而数。

治法:应清热解毒并消瘀散结。

中药方剂:推荐使用黄连解毒汤与五味消毒饮进行加减治疗。

中成药:可配合服用复方金银花颗粒和牛黄解毒片。

外用药:每日滴用0.%环丙沙星滴眼液~6次,睡前涂抹抗生素眼膏以促进恢复。

▲正虚留邪证及治疗方案

正虚留邪证

症状:患处呈现微红微肿的状态,反复发作且难以溃破,或溃破后难以愈合,常伴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态疲乏、食欲减退等症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治法:此证候需要补气养血并托里排毒。

中药方剂:推荐使用托里消毒散进行加减治疗。

中成药:可配合服用清热散结片,并选用十全大补丸或人参养荣丸以增强疗效。

外用药:每日滴用鱼腥草滴眼液或熊胆滴眼液~6次,以促进患处恢复。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辨证治疗泪囊炎的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