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奎
1.扶贫干部上门来
年4月,医院出院的重庆万州农民唐德会,拿着四万多元的大把医药费发票,感到自己这个家,当是一辈子穷下去了。这回重病住院,不仅花光了家里的老底,而且还欠上两万多元的债务。
眼下爸爸妈妈已年迈,并且都患有严重疾病。两个儿子尚在读小学,自己身体若不得到康复,仅靠丈夫刘永坤一人支撑这个家,就是钢筋铁骨,沉重的担子也会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她把着扶住自己臂膀的丈夫,“哇”的一声就痛哭起来。
丈夫刘永坤明白她的心思,满含热泪中劝慰道:“德会!别哭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你病好了,家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老天爷真是不长眼呐!让我一场病就把家害穷了。爸爸妈妈长期生病要吃药,两个娃娃读书正用钱,我这又背上个药罐罐,往后的日子,啷个过得下去哟!”
刘永坤伸手抹去唐德会的泪水说:“有我在,我会把家撑起走的哈!”
“你一个人辛苦劳累,不知道我心头有多疼!我现在对你不仅帮不上忙,反而还成了拖累,你娶上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呀!”
“别这么说,德会!只要有你,我眼里就有希望,无论干什么苦活累活我都有劲头。虽然眼下情况艰难,只要饿不死,我们就有活头。只要人勤快,出门就可以挣现钱。更何况*府和村上干部都在关怀我们,你就不要这么悲观好不好!”
“好!好!好!”唐德会虽然嘴里这么说,但泪水还是止不住牵起线直往地上淌。
回到家里的时候,爸爸唐姓敏同妈妈成定珍赶忙围上来探问病情,在得知把喉咙里的瘤子割了后,悬着的心也才放下来。两个儿子望着脸色蜡*的妈妈,心疼中都流下泪水。同时看到爸爸肩上担着这个家的沉重担子,恨不得一夜长大就外出打工挣钱以减轻家中的负担。
看着懂事的儿子,唐德会似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她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把身体调养好起来后,一定要干点什么事情让家里的日子好过起来。为了父母、为了儿子、更为披星戴月勤苦操劳的丈夫。
大半年时间过去,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唐德会身体大见康复,她决定同刘永坤一同外出打工,虽然医保报销了两万多元,但毕竟欠债的窟窿还是不能填上。现在出去打工,不光是为了填这个窟窿,而且还想攒上余钱改变家庭贫困现状,日子总是希望向好的过。转眼年多时间过去了,贫困的霾云仍还没有散去。正在这条艰难路上跋涉的时候,爸爸打来电话说自己一家已由*府纳入建挡贫困户帮扶,并且区镇两级还派来驻村工作队,落实了专门的帮扶责任人。同时还说如发展种养项目,还可向农业银行申请贷款支持。
得到这个消息,唐德会十分感动。自己生病住院有人关怀,药费国家也报去大部分。现在*府又把自己纳入贫困户帮扶,发展项目缺资金还可贷款,有这么好的*策,从内心深处感动不己,感恩的心油然而生。如果自己不尽百倍努力该对得起谁呢?于是和丈夫刘永坤商量,决定再加把劲挣上几万元后,就拿回去请扶贫帮扶干部帮助安排发展增收项目。总之一句话,不能什么事都靠国家来负担。年中秋节回到家中,唐德会揣着五万多元现金,欲干出一点名堂来。经村主任祝小兵和帮扶干部合计规划,决定让她在自家承包的山坡上建猪场发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急性子的唐德会按镇*府规划设计及环保要求,就请人盖起圈舍。年2月,近平方米的养殖场竣工。正在唐德会为购母猪和饲料发愁的时候,农业银行万州分行副行长付晓伟带着个人金融部的客户经理来到了村上,在对村上拟实施精准扶贫贷款覆盖中,决定开通绿色通道对唐德会这个贫困户贷款5万元进行支持。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拿到5万元贷款,唐德会喜出望外,在村镇干部指导下,花去1.2万元买来约克、三元、眉山、太湖、长白品种母猪6头。再剩下的钱就去调来玉米和青饲料,养殖场一下就办了起来。待第一批母猪下仔,近头猪仔一下就让唐德会的养猪场兴旺了起来。
年11上旬,农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刘正鹏带着农行万州分行行长聂鑫、副行长付晓伟和农行驻镇扶贫干部来到唐德会家调研时,正逢母猪第二批下仔。满面兴奋的唐德会说:“要不是卖出去几十头出栏猪,多头猪,现在的圈舍就养不下了。这得感谢*和*府和关怀,各级干部的关爱,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
看过养猪成果后,在刘正鹏的表扬声中,心头美滋滋的唐德会对刘正鹏说,“今年才起步打基础,力争增收3万元,明年可就大发展了,力争增收5到10万元。我要用增收来圆梦,用行动来感恩。”
年,是唐德会的丰收之年。上半年出栏肥猪60多头,获利20多万元,年底70多头肥猪正待出栏时,突然从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这可把唐德会急坏了。农行扶贫队员向小阳等去她家里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向*府和扶贫工作队汇报,经大施援手采取多种方式多触角联系销售渠道,使其没受疫情影响地就把出栏肥猪销售了出去,再次获利20多万无。
年3月,疫情防控刚好降级,8头母猪下的50多只猪仔正好出栏,时逢猪价提高,按元一只猪仔进行销售,获净利润达6万多元。
5月7日,农行扶贫队向小阳等去到唐德会的养猪场,只见她满面春光,七彩缤纷的小康梦,已向她展开绚丽多姿的锦绣画图。他们由此生出感叹:一是精准扶贫贷款只要投放到发展项目的精准上,就能产生出强烈的化学反映,起到事半功倍的扶贫好效果。二是扶志是基础,贫困户要有想摆脱贫困的主观努力愿望。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如不激活内生动力和充满对小康生活的向往,扶贫就会事倍功半。三是扶勤是保障。只要贫困群众愿干事、能干事,在*和*府的扶贫*策关怀下,就能干成事、干好事。同时要转变扶贫就是送钱送物搞救济的狭隘认识。只要用心、用情、用力通过扶贫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和得到实惠,他们就会在热泪盈眶中感恩,在奋发图强中致富。
2.梧桐村的“金凤凰”
年12月,从*8年的牟桔丰转业回家了。
牟桔丰在部队大熔炉摸爬滚打锤炼多年,*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是一个多次受到各级嘉奖的“好兵”。如今回地方要找份工作,当是抢手的人才。果真,有几家企业向他伸出橄榄枝,欲高薪聘请他做管理工作。可牟桔丰有自己的考虑。他想自主择业,在更广阔的天地放飞梦想,实现拼搏的人生价值;他不但谢绝这些企业的聘请,不进城市去“挤地盘”,而是把自主创业的方向放在农村“大视野”。
年3月,牟桔丰经过反复调研和项目评估,成立重庆市万州区顶益剑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李河镇小城村流转土地亩,办起了规模化养鸡场。前3年,牟桔丰的养鸡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自主创业带头致富的能人,宣传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公司发展顺风顺水,牟桔丰决定扩大投资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养鸡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一些地方禽流感蔓延,所有养殖场严格实行疫情防控措施。虽然牟桔丰的养殖场没受疫情感染,但他毫不含糊,带头坚决贯彻落实疫情防控。那时,整个销售市场几乎没有了鸡的影子;即使偶有少量供货,价格一下子从每斤5.5元下跌至0.8元;鸡蛋从每斤3.4元下跌到1.8元。在这个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牟桔丰饲养的3万只鸡,若按当下价格经销出去,就会亏损60多万元。若是继续养着,每天一只鸡得吃4两玉米,再加混合饲料,每只每天得花成本0.5元。在卖也亏、喂也亏的进退两难中,这场禽流感疫情,就让牟桔丰眼睁睁亏掉余万元,只差一步就把他击倒了。
疫情过后,痛定思痛;危难时刻,绝处求生。站在昔日鸡群满棚、如今鸡鸣沉寂的鸡场在想,要是有一种鸡在类似非常时期不需要喂粮食那该多好!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一位朋友告诉牟桔丰,说山东有种芦花鸡只需天然放养,若出现眼下这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完全可以放在山上不用喂粮食。牟桔丰顿时眼睛一亮,上网一搜,的确如朋友所说。于是,他赶紧去山东汶上县的“芦花鸡之乡”进行考察。
经过实地了解,牟桔丰引进了只芦花鸡,分喂饲料和散放两种方式隔养。3个月后,喂饲料的芦花鸡并不比散放的芦花鸡个头大,散放的芦花鸡半点就不比喂饲料的芦花鸡长得瘦;并且在食用上,散放芦花鸡与喂饲料芦花鸡的品质出现天壤之别。慕名而来的食客,把散放芦花鸡一抢而空,并且价格也稳得住。
就在牟桔丰决定大力发展芦花鸡时,真是“船漏又遇打头风”:按环保要求,部分鸡场撤除;牟桔丰的鸡场,也在撤除之列。这一“撤除”,牟桔丰一下就损失多万元!在倾家荡产的欲哭无泪中,牟桔丰真有“一个跟头摔下去,永远不想站起来”的感觉。但是,牟桔丰咬咬牙,还是坚决执行*府规定,按时做好撤除工作。
牟桔丰没有想到致富路上会如此艰难。牟桔丰决不向困难低头。
年的初冬时节,牟桔丰的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市工商局派到龙驹镇梧桐村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白新亮。白新亮对养鸡能人牟桔丰早有耳闻,他找上门来是想把牟桔丰引进到梧桐村去,发展芦花鸡扶贫产业项目。
牟桔丰二话没说,随白新亮去到梧桐村。当听说是引进来养芦花鸡的,大家没对他这个尚还有些腼腆的年轻小伙子高看几眼,而是对芦花鸡这个品种特别感到好奇。
这芦花鸡究竟是啥子鸡呢?上网一查,可是致富的好东西:“芦花鸡,原产于山东汶上县的汶河两岸,因羽毛似芦花而得名。芦花鸡耐粗饲,抗病力强,产蛋较多,肉质好,深受人们喜爱。汶上芦花鸡几乎面临灭绝,被誉为“比大熊猫还珍贵”的物种,因而饲养经济价值较高!并且在当今崇尚健康、讲究保健的人们眼中,芦花鸡是黑色保健食品,具有滋阴补肾、生血益气和强身健脑之功效。”
伊呀嘿!这芦花鸡真是个稀罕之物,既好养,经济和养生价值又高,兴许是件有搞头的事。于是,村“两委”当即表态:热烈欢迎牟桔丰来村上,把这个芦花鸡养殖扶贫项目干起来!
为了使项目顺利推进,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村里与牟桔丰首先把项目落地的利益连接机制固化下来:一是项目以注册的重庆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龙驹镇梧桐村共同实施,采取“公司+集体+农户”模式运作。由市工商局投入10万元建设鸡舍以作村集体入股资金。公司每销售1只鸡,固定给村上2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并且公司每年向村集体保底分红元。二是明确土地林地流转方式,由村上具体协调村民成片连林进行流转,以保证散养空间。对愿意用土地入股的村民,按折价土地进行入股。对不愿入股的,按每亩元给付流转费,间隔3年再每年递增50元;并逐户签订合同,先说断后不乱。三是为放大对村民和贫困户养鸡增收的辐射带动效应,企业帮助7个未脱贫贫困户采用托管代养模式,按每人50只托管代养,企业每年给贫困户按人保底分红元。此外,企业还对全村98个建卡贫困户及其它特困群众收获的玉米,以高于市场价10%收做饲料。四是由镇上牵头,同公司一道去山东汶上县衔接,不光是把芦花鸡养殖项目引进来,还要把种苗孵化基地引进来,一举把梧桐村办成西南片区的芦花鸡繁殖发展基地。有了这份方案,牟桔丰心里吃下定心丸,决定把项目转移落地到梧桐村上来。
要想事办成,*府来开门。要想能致富,*府来引路。按照方案实施,前期亩林地顺利流转了。市工商局为集体经济注入的资金到位,鸡舍很快建成了。由*府出面,与山东汶上县达成鲁渝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决定授权重庆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把梧桐村的芦花鸡养殖基地,办成覆盖整个西南地区的种苗孵化中心,为大西部脱贫攻坚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历经大半年养殖,年8月,首批0只林下养殖的芦花鸡上市销售。及至年底,又饲养出栏芦花鸡余只,实现销售收入60多万元。
年1月11日,是重庆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按合约分红的时间。随着驻村第一书记白新亮宣布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第一次分红开始,服务中心响起热烈地掌声。牟桔丰拿出准备好的现金,点名签字向村集体和入股村民分红。除村民和贫困户共分得0元外,村集体分得元。一度空心化的集体经济,终于也有了第一笔经济收入。
在分红结束的总结讲话中,镇*委书记张凤*说:在脱贫攻坚中,梧桐村引进的芦花鸡项目不是搞的花架子,而是让空心化的集体经济得到了复苏,村民和贫困户得到了实惠。通过梧桐村芦花鸡养殖项目的实践,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依托地域平台,产业发展起来;激活内生动力,人民富裕起来;产品销售出去,收入增长起来;打造特色品牌,名字响亮起来。
为让芦花鸡名字更加响亮和不断扩大产业项目的带动效应,由农行重庆市分行派驻到梧桐村的扶贫队员向小阳等进行信贷项目调研,及时与农行万州分行衔接,很快就把科创产业扶贫贷款万元审贷下来,一举解决了产业项目扩展的燃眉之急。
在扩大产业项目的扶贫带动下,全村98个贫困户不仅全部脱贫,而且还把影响效应辐射到龙驹镇的岭上、花坪、老雄等村和镇外的后山镇、李河镇、走马镇以及云阳县的路阳镇、丰都县的三建乡等乡镇。片区联养发放扶贫芦花鸡鸡苗3万多只,帮扶了余户困难群众脱贫增收。
年5月,经龙驹镇向市上申报,争取到新建龙驹镇汶上芦花鸡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总投资万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万元,工程于年10月建成投产。年二期项目建成后,梧桐村芦花鸡生态养殖年出栏量,将由3万只增至10万只,芦花鸡鸡苗达到万只。
芦花鸡项目被龙驹镇定为“十大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和鲁渝“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产业”;被中组织部评选为第十五届*员电视片观摩交流微视频“全国书记代言产品”优秀奖;梧桐村荣获重庆市“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称号。
项目发展前景大好,牟桔丰信心满满地说:“要怀揣感恩的心,努力奋斗,力争通过三五年,把芦花鸡做成亿元产值项目,让村民持续增收,让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30万。”
年,将是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收官之年。在4月底的一个春光明媚日子,我应牟桔丰总经理之邀,来到“发展芦花鸡产业,改变贫困村面貌”的梧桐村采访。
如今,大家都将芦花鸡比喻成梧桐村致富的“金凤凰”。鸡唱相闻中,这不禁使人咏出美妙的诗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3.张定美“露脸”《人民日报》
整条河沟的人依稀全都走出山外了。要不是有几声狗叫,一定不会认为这里还留有一户人家。
房前屋后,茂林成荫。小溪轻吟,绕庭而过。清风细柔,摇曳婆娑。晓月梦柳,晚霞如歌。这当是怎样的一道风景,来到这条沟壑中的向小阳等,怎么也不愿把扶贫与之联系起来。这里既然生长诗意,为何还要遗落贫困?必须得让留在这里的贫困户张定美一家富起来,不给这里的旖旎风光贸然留下某种遗憾。
这位坐落在万州梧桐村二组的张定美,是农行扶贫队员帮扶的贫困户。年在广东打工的张定美因腰受伤,从此就丧失做重体力活的能力。于是在外几经辗转,只得回到家中在承包的土地上耕作生存。由于父母都七十开外,两个儿子正当上学。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他与妻子邵群顶扛,贫困状况日渐加剧。年,张定美一家被纳入建卡贫困户进行帮扶。
这真是个特殊的贫困户,耕种的土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其他产业亦无资金发展。加之又不能外出打工,要揭掉贫困帽子,可谓谈何容易。农行重庆分行派到梧桐村的扶贫干部向小阳等,在对他家的帮扶中,真是动了不少脑筋。
两人曾开展助学行动给读书的两个孩子进行过资助,也于逢年过节去到家中对孩子们进行过慰问。特别是在去年底,不愿上高中的儿子张思劲辍学在家,正当一家人为之心急如焚的时候,向小阳等就把张思劲安排到村上的公益岗位进行社会生活体验和教育。在对工作的体验中,让张思劲感受到了缺乏知识的力不从心。同时还认识到要改变家乡和家中的面貎,没有知识是不行的。随着人生观的不断转变,张思劲就冒生出立志成才的远大理想,准备再回到学校去继续读书,待学有所成后,就做个回报社会,耕耘乡土的有用之才。可是,光做出这个扶智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还得在扶志上做文章。通过把脉,张组长认为在这个山沟沟里,不发展产业,张定美一家是绝对富不起来的。一天向小阳等去张定美家规划产业项目发展。张定美望着大片林子和荒坡,他说在这个到处都是沟沟坡坡的地方,除了长杂草和树木外,从来就没想过上面能长个什么发财项目出来。他虽然有过期盼,就像雨后的彩虹,一会儿就不见踪影了。
大家没有觉得张定美会想出个什么发财项目出来。但是,自从招商来重庆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梧桐村建起芦花鸡脱贫致富重点带动项目后,他就来了灵感。就是让全村村民和贫困户利用得天独厚的荒坡和森林去散养芦花鸡。并促成重庆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消费领养、社会认养、区域联养、分户散养、托管代养五种扶贫创新模式进行养殖带动。向小阳等为张定美专门制定了托管代养方式,让他抓紧把芦花鸡去养起来。
张定美说这个事是好事。可那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呢?没有钱,再好的想法,再好的项目,都是空谈空想。
真是啊!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向小阳等在心头盘算,散养芦花鸡,要建钢丝围栏放养场子,要修圈宿鸡舍,要购置鸡苗,要添防疫设备。其先期开支就不下四五万。这钱究竟到那里去弄呢?若让公司垫支,全村那么多代养户,若都指望这么办,公司承担得起么?若让张定美去向亲戚朋友借,谁愿意把钱借给他?若是去找人捐助,没有特别的理由,也是无人愿意解囊的。亦如“有钱就是男子汉,无钱就是汉子难”一说,似乎就要把人难住。就在这时,向小阳等就去到张定美家实地调查,并量身做出以认购代养模式发展芦花鸡项目。经向小阳等向农业银行万州分行报告,特派三农客户经理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调查。年3月28日,农行万州分行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到位。在请来重庆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中,不到半个月,养鸡场就建了起来。只芦花鸡先期入场成养。待出栏公司回购,就可获得1元的养殖收入。
看到鸡唱声声的养殖场,向小阳等的愿望不止是让张定美一家脱贫,更想让他成为发家致富的芦花鸡代养专业示范大户。在接下去实施养殖场扩建后,力争达到年养只鸡的规模,实现增收15万元的目标曾一度对脱贫致富失去自信的张定美,便由此激发出内生发展动力。养鸡规模不断扩大,年底实现收入8万多元,成为全镇勤劳脱贫的典型,多家宣传媒体进行了宣传,年4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重庆:“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进行了专题报道。
如今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担子扛在肩上的张定美,与妻子邵群在养鸡场的吆喝忙活中,发家致富的梦想,已焕发出绚丽多彩的希望光芒。
4.时来运转发“羊”财
不济的命运,就像挥之不去魔影,缠着龙驹镇梧桐村三组的成香,好一阵子就没喘过气来。初中毕业的他原本打算在外打工,凭其自己的身强力壮和吃苦耐劳,要不了几年,相依为命的母子,就会在村里富出个样子来。可是,就像是在验证“人算不如天算”的这句老话。年冬天到来的时候,母亲谭远珍突然患脑溢血倒在地里。要不是邻居看见进行施救。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
外出广州打工的成香得到这个消息,医院看到抢救过来的母亲,心如刀割中,就流下泪水来。他没想到爸爸失踪几年杳无音信后,得脑溢血的母亲又弄出来个半身不遂。
百善孝为先!成香不能丢下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再外出去打工了。他不得不面对眼前的处境,选择在家侍奉母亲,并做着一亩三分地的庄稼以维持生计。
对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来说,几多无奈和焦虑是不可言表的。再加之母亲不能断药,打工挣的钱用完了,家中能变现的都卖了,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拮据,慢慢地就滑向贫困的深谷。村支书郞定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直想找个路子让这家人一下就摆脱困境。年,成香家毫无例外地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一户一策地就为之谋划起致富门路来。
自打小的时候,成香就放养过羊子,成片成岭的山林,为放羊提供了天然的饲养场所。这对成香来说,虽说不上有养羊的丰富经验,但确有着深藏于心的养羊套路。于是,村支书郎定高就同成香舅舅谭远驹和谭远忠商量,想请他们为有养羊能力的成香提供资金帮助,去购买山羊来进行饲养,以让其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尽快从贫困处境中摆脱出来。
年底,成香得到两位舅舅合借的3万元现金,就向外地购买10只南江*羊进行繁殖饲养。在成香精心喂养下,羊很快发展起来,年就见效出栏8只,收入7元。除去成本,实现净利润余元。
对于具有为人之子的敬孝美德和勤劳奋发品质的人来说,上帝是不会亏待的。本以为会打一辈子光棍的成香,突然就有爱情的春风吹进来,温暖着他冷寂而自卑的心。在爱的芳菲包围中,成香终于把美丽的新娘闫代群迎娶到了家里来。在妻子分担去照顾母亲的精力和承担起全部家务后,成香在养羊项目上,就更加全神贯注了。年,出栏羊子20多头只,收入近2万元。除去成本后,实现净收入1万余元。一举成为依靠自身发展动力跨越脱贫线的典范。在龙驹镇*府年12月16日举行的“龙驹镇年度脱贫光荣户表彰大会”上,光荣的成为全镇十大脱贫光荣户进行了表彰。就在上台从龙驹镇*委书记张凤*手中接过颁发的奖状那一刻,成香突然有了更大的想法。他欲瞄准人们在养生意识的普遍增强中,凭其对生态山羊肉的青睐,决定再扩大养殖规模,力争用勤劳的双手,在*的好*策关怀下,一定把小康的富裕日子打造出来。
这不,在年2月11日,也就是正月初七上班的第一天,村支书郞定高、农行驻村干部向小阳等来到家中,策划用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把养羊项目做大,以助成香在致富路上,开拓出更加宽敞明丽的通途来。
一周时间贷款到位,成香就建起两座圈舍,一下就把养羊规模扩大到多只,年实现增收10余万元。年7月1日,重庆日报记者来成香养殖场采访后,便对脱贫致富事迹在7月2日《重庆日报》和《重庆门户》网站上进行了重点报道。
大家离开成香家的时候,看到起伏的群山和袅动蒸腾的万壑云烟,似乎感到过去历经的所有不幸与苦痛,全都在清风拂面的暖意中让成香一笑释然。同时从他坚毅的目光中看到,他家的幸福日子,定像姹紫嫣红世界,群葩竞放,鲜花盛开。
5.暴风骤雨之后
年9月20日,无论怎么说都是个极其普通的日子。在万州龙驹镇宏福村,若不是清晨烧起从没见过那么绚丽的朝霞,一切也都没有什么特别。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社长马书田看过这接地连天水灵璀璨的朝霞,对正在培养工棚装青扛木耳菌袋的村民说:“耶!农谚说‘早晨烧霞,等到烧茶’。这霞兆未必是告诉我们马上要下雨了吗?”
一位老爷子接话说:“看朝霞这么飘亮,兴许不是雨兆,多半是什么瑞吉之兆。”
“借你吉言!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看有什么瑞吉之兆降临下来。”马书田笑哈哈地打趣说。
话音落下,谁也没把降瑞吉之兆的事放在心上。碎木的机器轰轰作响,装袋的民工手脚麻利,种菌苗的技工聚精会神。一切按部就班,秩序井然。要不是照厂棚的阿*焦躁不安地吠叫起来,大家还不得向门外注望出去,也还不知道打起豆大的雨点来。
“嘿!真是要下雨了。这古人传下来的农谚真准,屁大个功夫就开始应验了。”马书田像把握了先见之明似的对大家说。
可是,大家万万没想到大滴雨点过后,猛地就落起暴雨来。
这暴雨垂直而降,像珠帘飞瀑,无风无雷中,直闷头闷脑“哗哗”向地上淌。势如倾盆中,若想取伞出门,千钧之力地倾泼,可不是几根伞骨子支撑得起的。
唉!这雨真大。未必要把天落塌下来!就在大家停下手中活惊叹这从未遇见的大暴雨时,只见厂棚前的小河河水陡长。万马奔腾般的汹涌,带着呼啸,卷着泥石和大树,横冲直撞铺天盖地而来。骤然之间,洪水翻过堤坎,冲进厂棚,漫过菌床。十万只黑木耳菌棒,倏地淹没水中,完完全全地就损失了。
撤向地势高处的村民谁也不敢前去抢救,这不仅无效,弄不好还会搭上性命。当此之时,只听“哇”的一声就有人哭起来。这是谁呢?就是被淋成落汤鸡似的马书田爱人程小健。
看到程小健哭起来,50多位做工的村民傻眼了。心想遭受这么大的损失,马书田会不会撤资?会不会还要坚持下去?若他就此打退堂鼓,村民在村里脚不出户能打工的收入就没有了,让他带领村民致富的希望也行将破灭。那个曾吐“做给村民看、引导村民干、带领村民变”的豪言壮语亦如山风吹过,半点不留痕迹。那个走出山外的创业致富能人,将告别这个穷山村,揣着受伤的心,捂住受伤的痛,再也不顾贫困的父老乡亲,毅然决然到大城市去过不经风霜雨雪和不担半分风险的幸福生活了。想到这些,面对不可改变的地域生态环境和尚在刀耕火种中挣扎的现实生存状况,大家不仅为马书田遭受的损失,也为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和难以改变的贫苦命运,一同跟着程小健哭了起来。
马书田摸去头上的雨水,一眼就读懂了大家的心思。面对自己的乡土,就像面对自己的父母,长大的子女必须尽到孝敬义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将始志不移,初心不改。面对父老乡亲,就像面对自己的亲人,自己富了起来,难道还忍心看到他们苦苦在贫困线上挣扎?在艰辛路上跋涉?虽然今天突降天灾损失惨重,不会因为遭受了这个损失自己就趴下来。就逃之夭夭置父老乡亲于不顾。
马书田紧咬牙关,脸上露出坚毅的神情,决定要向村民传递出坚强的信号。如用歌中唱过的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这真是一个坚强的汉子啊!真是宏福村这方水土养育出的好娃子啊!于是,二十年前从这里走出去的名不见经传的娃子的身影,又活生生地浮现在村民的眼前。
那是在年,高中毕业的马书田像村头其他外出打工仔一样,提着装有衣物的蛇皮口袋,转过山弯,跨过小河,就去到龙驹镇挤上北上的客车,选择了与南下打工仔相反的方向,去到山西太原中石化打起人生的第一份工来。他勇于吃苦,诚实厚道,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一同打工人群中最可信赖的人。同时还获得领导的赏识与认可。
不多长时间,勤于动脑的马书田就拉起队伍,在中石化当起了小包工头。由于诚信吃苦,承包工程由小到大,很快就淘到第一桶金。为了带领跟随自己的工友一起做成事、做好事、做大事,他便成立了重庆永强钻探有限公司,以承包中石化及石油系统的勘探工程项目,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通过十多年的经营,现已成为资产上千万的实力企业家。为此,马书田成了宏福村乃至龙驹镇最具影响的人物。家乡为之骄傲,村民为之赞赏。
年初,村支两委向宏福村走出去的能人马书田发出邀请信,盼他成功不忘乡土,致富不忘故人,能回到村里来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抱团致富。在浓浓乡情的召感下,唤醒了马书田怀揣心头的浓浓乡愁。
年春花烂漫的时节,马书田衣锦还乡了。走进村服务中心,村支书成伟满腔热情接待了他。昔为小村民,今为座上宾。二十年前走出去的山娃子,顿时就生出不比寻常的成就感来。刹时间,个人身份的重大改变,飘飘然地就觉得是多么的超凡脱俗,几乎就要同这里的根脱离了,几乎就要把本忘记了。可是,在做出正襟模样听取村支书介绍中,当得知自己的宏福村还处在深度贫困之中时,突然像有一盆冷水向他膨胀的心猛浇过来。当得知全村尚有个贫困户,人没脱贫,并且是全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时,马书田眼中忍不住含满泪水。他想象出父老乡亲肩挑背磨的臂膀、想象出披星戴月的身影、想象出裂缝漏壁的房屋,还有在房屋中衣衫单薄冻得瑟瑟发抖的留守老人和孩子。马书田心如刀割,顿时所有个人成功的骄傲和衣锦还乡的自豪,全都荡然无存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村里要致富,作为村里的村民更要挑起担子。何况在村民眼中是率先闯荡成功和腰缠万贯的致富能人。
马书田没把原先准备的得意成功经历,向村支两委干部像预先设计的那样去滔滔不绝演讲一通,一是收获赞扬。二是彰显自己的价值。可是,此时此刻,他完全没底气再讲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无论多么成功,无论多么富有,面对尚还贫瘠的故土和还没有全部脱贫的父老乡亲,难道可以把成功和富有拿回去当作炫耀的资本吗?不仅不能,更还不敢,马书田心头突然是这么透彻认识的。
他在村干部带领下到村里进行考察,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只是认识的人都比过去老多了。要不是偶然见着一两个留守小孩,他一定觉得村子也随沧桑的老人老去了。每每遇上父老乡亲对他赞赏有加,并为村里出了这么一位能人羡慕不已时。他心头就像一下下在遭受剜割,生生撕痛中,半点就没感到喜不自胜。突然似有良心发现,认为这次回来就得为父老乡亲做些事,同时感到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是自己不可推御的职责。还应切实把先富带后富,然后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经认真调研,他最后决定在村上借用丰富的青扛木资源,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青杠黑木耳,以解决村民不出门务工难、在家种地增收难,产业空心化致富难的根本问题。在得到镇村确认支持这个发展项目后,马书田的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就此诞生了,并很快进入到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发展青扛黑木耳,在村里谁也没有先行先试过,成不成功谁也不敢做保证。首先是向其流转土地做菌床的村民担心了。规模一下达70亩,并且每亩高价给出元,每年一次性支出就达3.5万元。这在贫困的村民眼中,可不是个小数目。其次是全年用工让家人担心了。平均每天用工在60至70个之间,这些民工不光是固定吸纳的10多个贫困户家中的20多名贫困人员,也容纳了本村留守、以及附近丛木和灯台村的劳动力。按每个工50元算,见天得支付工资0多元。全年就得开支余万。尚若出现个什么闪失,所挣的血汗钱不就打水漂了么。更让家人没想到的是,为打消村民出工怕结不到钱的顾虑,马书田建立了每天按时计发工资制度。他说亦如家人担心的那样,万一出现闪失意外,也不能让村民受损失。再次让镇村领导担心的是,合作社建1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棚、添置锅炉等机器设备和硬化道路平整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高达多万元。这钱虽然马书田决定从勘探公司转入,尽管他是大老板,若对完全陌生的产业投资失败,镇村两级还能把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牵引得回来?没有企业和项目的带动,要让贫困村民按时脱贫致富的担子何止千斤万斤重。特别是9月20日遭受到天灾损失,突然间的意外,会不会把马书田击垮?龙驹镇书记张凤*忧心忡忡来到黑木耳专业合作社了解情况,关切中见马书田焕发出振作自救再图发展的精神时,悬着的心也才放下来。
转眼3个多月时间过去,12月上旬,培育成功的菌棒达30多万袋。损失的10万袋菌棒,10多位村民正在剥倒木渣。堆积如山中,就想知道对这些废弃垃圾作何处理。马书田说这些被水淹过的菌棒木渣可不得乱处理,他已向有关专家咨询,决定引进技术,不光是这些损失堆码的木渣,而是后续所有结完木耳的棒渣,都将进行无公害生态化处理,做成有机肥销售出去,完全就变废为宝了。但眼下的问题是流动资金出现了暂时困难。
为此,农行扶贫队员向小阳等及时到企业开展调研,并将情况向农行万州分行进行了汇报,农行万州分行最终为企业办理了产业项目贷款80万元,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因意外事件出现的燃眉之急。
经受住自然灾害考验的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的黑木耳长势喜人,预计年末,马书田的黑木耳产量可达10余万斤,实现产值余万元。明年将大获丰收,年产量可达30余万斤,实现产值有望突破余万元。
对此,见到成效的马书田扎根乡土实干增收的信心大增,他正规划拟在生态蔬菜、高等环保药材及观光农业发展上做文章。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他想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让生态农业有看的,让自己投入有赚的,让父老乡亲兜里有揣的。